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说CRISPR/Cas9技术及其应用——也许更接近实际

(2018-04-26 07:04:00)
标签:

crispr/cas9技术

基因敲除

分类: 必修三

前面浙江4月卷刚刚出来的时候说过一次关于CRISPR/Cas9技术的内容。今天解析4月卷28题时发现自己学到的并没有错误(知识内容来自网络),但是却没有触及实质,今天把更多的知识梳理一下,记录下来:

到底什么是CRISPR ——它的中文名很长很拗口,和英文一样不知道怎么念,却能顾名思义,了解其基因序列上的特点,那就是——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最早于1987年在大肠杆菌中被发现。直到2002年,在通过计算机操作发现很多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都有类似被21-37bp的回文重复序列间隔开的非重复序列后,才正式有了名字:CRISPR。并且除了这样的特征序列外,在他们的附近还有一些CRISPR-associated基因。亦即后来说的发挥大刀剪切作用和整合外源片段作用的一系列Cas蛋白。于是弄清楚了CRISPR系统中最重要的3大元件—spacer(白色方块),回文repeats(双三角),cas等基因。

再说CRISPR/Cas9技术及其应用——也许更接近实际

根据最新的官方说法目前,已经在48%的真细菌和95%的古细菌中发现了CRISPR系统。

CRISPR系统具体如何针对外源的病毒或者DNA分子进行处理呢?这里借鉴了知乎上一位大神的图(其实资料就来自知乎,关于CRISPR系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356523),具体图示如下:

再说CRISPR/Cas9技术及其应用——也许更接近实际

图示的A部分有点类似于高等动物的初次免疫:病毒DNAA图中的Viral DNA)或外源的质粒DNAA图中的Plasmid 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被Cas复合体蛋白处理形成病毒/质粒DNA特征性序列(A图中的Novel spacer),之后病毒的特征性DNA序列被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分子中加入CRISPR  array中并保留下来。第一次免疫结束。

当下次同一种病毒或质粒进入宿主细胞时,病毒/质粒DNA特征性序列所在的CRISPR  array转录产生相应的crRNAB图中的中间下方六个彩色方块),crRNACas系列蛋白质复合体合作将具有相应特征序列的外源DNA降解,完成相当于细菌的免疫过程。

注:Cas9是现在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或者是研究最透彻的一种Cas蛋白质,Cas  Complex中还含有其他种类的Cas蛋白质。

通过这样的解读笔者发现通过CRISPR系统实际上需要先增加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DNA序列——病毒/质粒等外源DNA的特征序列作为下一次针对外源DNA的判断标准。所以人们正式利用了这一点,通过CRISPR/Cas系统将外源DNA(这里是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导入到相应的受体细胞中——CRISPR/Cas实现的转基因技术;或者是利用CRISPR/Cas系统将一定的碱基序列导入到宿主细胞特定的DNA片段位点,造成相关基因被破坏的事实——CRISPR/Cas实现的基因敲除。

但是无论如何,宿主细胞中DNA的含量多多少少会有所增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