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br>——二上第七周周记
2024-11-16 10:41:14
标签: 班主任 成长 管理 学习
2024.10.26
按部就班地又过了一周,每天重复做着并不重复的事情,因为内心里一直满怀期待,所以把陪伴一群小屁孩的日子过出了神圣感。有空闲的时候班主任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好管教的学生,无力感的抱怨成了口头禅。我也参与但总觉得自己在讲趣闻,因为孩子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成长中的必然,而且都是暂时性的,每个孩子都在成长中,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应该也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每个孩子都满怀期待是一个老师的情怀。
这周为了改变之前追命一样催促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负面情绪,开始标注正向的完成顺序。原本追问谁没完成的话倒过来说变成了已经有多少个同学完成了,对孩子们的刺激更强烈,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正向心理暗示,焦虑少了很多。当最后一个孩子也完成的时候,把全部孩子的数字写下来的瞬间是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课堂上组织教学也把还有几个学生没坐好,换成数一数有多少孩子坐得最精神,结果是一样的,都实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被表扬的孩子得到了被夸赞的情绪价值,老师也减少了发脾气。写字本上每一课都写了简单的评语从基本的“书写规范”“字迹漂亮”发展到现在会越夸越顺溜,会用“小书法家”“全班第一”“赏心悦目”“帅气爆棚”“书写榜样”等极力放大的夸赞。很多孩子已经开始每次都关注老师的评语了,还会互相交流,得意洋洋地展示自己的评语,对他们来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越夸写得越认真。有孩子悄悄在评语下面写上“谢谢老师”,虽然只是小伎俩,但是纯真的肯定了我的工作。
“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这就话适应所有的人际关系。老师和学生如此,家长和孩子,夫妻之间,同事朋友之间都一样。看到总有孩子管理不好自己的物品,真的只想闭上眼睛,与其指责,催促他赶紧收拾,不如教他整理的方法,实在还是不行,那就安排个助理给他,问题就解决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是会让老师痛苦的,那就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把每次发生的问题都当做一次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契机,在调查分析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带着孩子们一起明辨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最合理的评判。该惩戒的惩戒,该道歉的道歉,能和解的就给他们自己和解的机会。老师既要站在审判者的高度理清问题,也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心理过程。这样就少了抱怨,少了怒气,可以心平气和解决问题。观念转变就柳暗花明了。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期中,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开始逐渐淡化,课堂上需要新鲜的东西激发挑战性,这是对老师提出的改变挑战,接受挑战,勇于改变。作为陪伴一大群孩子成长的老师的改变受益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孩子们。老师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就只是锦上添花的,认清了就释然了,不再纠结力量的微不足道了。在发展中改变,在改变中位孩子们的成长喝彩。
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br>——二上第七周周记
2024.10.26
按部就班地又过了一周,每天重复做着并不重复的事情,因为内心里一直满怀期待,所以把陪伴一群小屁孩的日子过出了神圣感。有空闲的时候班主任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各种不好管教的学生,无力感的抱怨成了口头禅。我也参与但总觉得自己在讲趣闻,因为孩子们身上发生的问题在我看来都是成长中的必然,而且都是暂时性的,每个孩子都在成长中,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应该也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每个孩子都满怀期待是一个老师的情怀。
这周为了改变之前追命一样催促孩子们完成学习任务的负面情绪,开始标注正向的完成顺序。原本追问谁没完成的话倒过来说变成了已经有多少个同学完成了,对孩子们的刺激更强烈,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正向心理暗示,焦虑少了很多。当最后一个孩子也完成的时候,把全部孩子的数字写下来的瞬间是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课堂上组织教学也把还有几个学生没坐好,换成数一数有多少孩子坐得最精神,结果是一样的,都实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被表扬的孩子得到了被夸赞的情绪价值,老师也减少了发脾气。写字本上每一课都写了简单的评语从基本的“书写规范”“字迹漂亮”发展到现在会越夸越顺溜,会用“小书法家”“全班第一”“赏心悦目”“帅气爆棚”“书写榜样”等极力放大的夸赞。很多孩子已经开始每次都关注老师的评语了,还会互相交流,得意洋洋地展示自己的评语,对他们来说已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越夸写得越认真。有孩子悄悄在评语下面写上“谢谢老师”,虽然只是小伎俩,但是纯真的肯定了我的工作。
“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这就话适应所有的人际关系。老师和学生如此,家长和孩子,夫妻之间,同事朋友之间都一样。看到总有孩子管理不好自己的物品,真的只想闭上眼睛,与其指责,催促他赶紧收拾,不如教他整理的方法,实在还是不行,那就安排个助理给他,问题就解决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纠纷是会让老师痛苦的,那就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把每次发生的问题都当做一次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契机,在调查分析事情经过的过程中带着孩子们一起明辨是非,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最合理的评判。该惩戒的惩戒,该道歉的道歉,能和解的就给他们自己和解的机会。老师既要站在审判者的高度理清问题,也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心理过程。这样就少了抱怨,少了怒气,可以心平气和解决问题。观念转变就柳暗花明了。
不知不觉已经临近期中,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开始逐渐淡化,课堂上需要新鲜的东西激发挑战性,这是对老师提出的改变挑战,接受挑战,勇于改变。作为陪伴一大群孩子成长的老师的改变受益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孩子们。老师的工作对于孩子来说就只是锦上添花的,认清了就释然了,不再纠结力量的微不足道了。在发展中改变,在改变中位孩子们的成长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