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二上第五周周记
2024-10-19 17:40:37
标签: 班主任 成长 管理
2024.10.1
应该没有一个小学班主任喜欢开运动会,实在是太费老师了。简简单单一个趣味运动会就让我嗓子又哑了。但是孩子们高兴啊,少数服从多数,老师就挺住吧。
一场活动引发了很多有关教育的思考。
第一,该不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差异,感受竞争?从学校安排运动会前要对学生进行表奖开始有的老师就开始纠结不足半数得表奖名额如何分配?各种顾虑,主打一个想让每个家长都满意。有老师劝我也给没被表奖的学生自己班级补一张奖状,我是拒绝的。因为每个期末我们都对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过奖励评价,而且我们班级的评价制度比较完善,孩子们坚持得非常好,如果评价加分变得形同虚设,那么老师手里就没有任何管理学生有效的武器了。所以我们就以填写表奖名单当时孩子们的评价分数为标准,第一到五名是新时代好少年,六到十九名为各项单项奖。不管是生病请假还是其他原因一个不落。公布结果的时候,得到表奖的孩子欢呼雀跃,这些高兴背后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他们平时努力认真的肯定,坚定的是他们一如既往积极上进的信念感。没有入围的孩子是有落寞和遗憾的,当然也有不甘,这些情绪同样是教育契机,告诉他们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现在就动起来下次超越就可以得奖。自己分析一下差距出在哪里,找到原因,自己努力就能靠实力得到想要的。确实得分多的孩子平时特别遵守规则,每项加分他们都特别在意,从来不错过都会积极争取。而且学习态度极好,得到好成绩的频率高。写字,写日记也认认真真。有的孩子还特别有心,会在别人课间玩的时候留在教室里整理图书,摆桌椅,捡垃圾得到额外的善言善行加分。分数少的孩子除了平时成绩上加分少,更多的是日常管理总是漏分,到校时间晚,再磨磨蹭蹭晨读就完不成,别人每天自律打卡他们也会忘记,午餐有剩饭也会加不上分。我们是很少扣分的,扣掉的大多是物品整理不合格,做眼操时被值日班长扣不认真分,还有就是科任课上纪律问题。因为我们师生都在拼尽全力维护班级评价制度的公平公正,如同一个国家法律法规一样不容质疑,所以在表奖的时候必须尊重。为了我们以后的长治久安。
运动会项目这次也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当然选择权也是按照分数高低顺序获得的。排在前面的就可以优先选择自己想参加的,排在后面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把自己想参加的项目选走。有嘴快的孩子抢着说自己要参加的项目,可惜这个时候不比谁快,只比谁强。游戏活动项目没啥区分,大家每个人都能参加,都很高兴。但是未来他们要经历的各种考试竞争是残酷的,早一点明白努力学习的意义就是让自己获得选择的权利,他们就能少走一点儿弯路。很多认知越早灌输给孩子越好。
第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快乐?运动会之前有老师在商量让不让孩子带零食?有的甚至前一天放学后才给家长发具体运动会活动的要求通知。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处理问题。第一时间给家长发通知,方便早点准备,避免拥挤。不仅可以带零食,这次还允许带一件小玩具和一本平时老师不让看的漫画书。有家长好奇为啥带玩具。因为我们的项目都在上午,下午有近三个小时孩子们是没事的,要有打发时间的内容。从上学以来就不允许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学校,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和同学一起玩玩具的机会。既然要放松那就给足空间。
所以下午我们班孩子是全学校最松弛的一群,其他二年级的班级坐得整整齐齐的,我们是一堆的状态。孩子们把自己带的零食分享给每一个想分享的同学,主打一个众乐乐。吃不下了就开始各种组合,各种玩。绝对原生态,纯天然。有两个男孩解锁了捡垃圾的快乐,劝都劝不住,一边捡一边享受同学的投喂,甚至捡到了其他班级。也许这是他们短暂人生里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强烈的价值感吧?也许有的老师会在意这种外面活动时其他人对班级的评价,我以前也在乎过,但现在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在乎的东西也变了。我在乎的事孩子们是否真的快乐?什么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为你好”的想法和做法都应该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以。
第三,到底希望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大群孩子在一起摩擦在所难免,凡是有人跟我告状,我的处理办法是告诉他们:你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直接去找让你不高兴的当事人,不要找我。当然告状的内容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涉及原则问题。我的态度让他们知道要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表达情绪,自己争取权益。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独立。
有人说一个女孩哭了。我一看确实泪流满面的,平时就是个感情丰富又敏感的孩子。看到我注意了,另一个当事人一旁解释:“我就是说不跟她玩了,她就哭了。”又见我没说话,她接着对身边的同学说:“不用管她,她自己要哭的。”这是现在很多孩子的特点,冷漠,自私,缺少同情心,还霸道。这时候我必须出现了。问她:“如果现在哭的是你,你希望你喜欢的朋友怎么做?”都是聪明的孩子,一句话让她想了一会儿,然后回过头和哭的女孩和解了。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太多,什么都当成理所当然,自然就会自私。爱的能力也是需要教育培养的。给予才是获得快乐的途径,而不是索取。我们洗完给孩子们成为拥有给予爱的能力的强大的人。
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记录的思考,但是写不动了。明天还要跟孩子们总结这次运动会的收获。比如拔河初赛时因为我们的不放弃才能在僵持的局面里突围获胜,比如传球比赛的成绩出问题让出第二名的奖状,比如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自由的快乐······还要激励大家积极学习,多加分。
且行且思——二上第五周周记
2024.10.1
应该没有一个小学班主任喜欢开运动会,实在是太费老师了。简简单单一个趣味运动会就让我嗓子又哑了。但是孩子们高兴啊,少数服从多数,老师就挺住吧。
一场活动引发了很多有关教育的思考。
第一,该不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差异,感受竞争?从学校安排运动会前要对学生进行表奖开始有的老师就开始纠结不足半数得表奖名额如何分配?各种顾虑,主打一个想让每个家长都满意。有老师劝我也给没被表奖的学生自己班级补一张奖状,我是拒绝的。因为每个期末我们都对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过奖励评价,而且我们班级的评价制度比较完善,孩子们坚持得非常好,如果评价加分变得形同虚设,那么老师手里就没有任何管理学生有效的武器了。所以我们就以填写表奖名单当时孩子们的评价分数为标准,第一到五名是新时代好少年,六到十九名为各项单项奖。不管是生病请假还是其他原因一个不落。公布结果的时候,得到表奖的孩子欢呼雀跃,这些高兴背后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他们平时努力认真的肯定,坚定的是他们一如既往积极上进的信念感。没有入围的孩子是有落寞和遗憾的,当然也有不甘,这些情绪同样是教育契机,告诉他们努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现在就动起来下次超越就可以得奖。自己分析一下差距出在哪里,找到原因,自己努力就能靠实力得到想要的。确实得分多的孩子平时特别遵守规则,每项加分他们都特别在意,从来不错过都会积极争取。而且学习态度极好,得到好成绩的频率高。写字,写日记也认认真真。有的孩子还特别有心,会在别人课间玩的时候留在教室里整理图书,摆桌椅,捡垃圾得到额外的善言善行加分。分数少的孩子除了平时成绩上加分少,更多的是日常管理总是漏分,到校时间晚,再磨磨蹭蹭晨读就完不成,别人每天自律打卡他们也会忘记,午餐有剩饭也会加不上分。我们是很少扣分的,扣掉的大多是物品整理不合格,做眼操时被值日班长扣不认真分,还有就是科任课上纪律问题。因为我们师生都在拼尽全力维护班级评价制度的公平公正,如同一个国家法律法规一样不容质疑,所以在表奖的时候必须尊重。为了我们以后的长治久安。
运动会项目这次也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当然选择权也是按照分数高低顺序获得的。排在前面的就可以优先选择自己想参加的,排在后面的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把自己想参加的项目选走。有嘴快的孩子抢着说自己要参加的项目,可惜这个时候不比谁快,只比谁强。游戏活动项目没啥区分,大家每个人都能参加,都很高兴。但是未来他们要经历的各种考试竞争是残酷的,早一点明白努力学习的意义就是让自己获得选择的权利,他们就能少走一点儿弯路。很多认知越早灌输给孩子越好。
第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才是快乐?运动会之前有老师在商量让不让孩子带零食?有的甚至前一天放学后才给家长发具体运动会活动的要求通知。每当这种时候我都从孩子和家长的角度处理问题。第一时间给家长发通知,方便早点准备,避免拥挤。不仅可以带零食,这次还允许带一件小玩具和一本平时老师不让看的漫画书。有家长好奇为啥带玩具。因为我们的项目都在上午,下午有近三个小时孩子们是没事的,要有打发时间的内容。从上学以来就不允许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学校,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和同学一起玩玩具的机会。既然要放松那就给足空间。
所以下午我们班孩子是全学校最松弛的一群,其他二年级的班级坐得整整齐齐的,我们是一堆的状态。孩子们把自己带的零食分享给每一个想分享的同学,主打一个众乐乐。吃不下了就开始各种组合,各种玩。绝对原生态,纯天然。有两个男孩解锁了捡垃圾的快乐,劝都劝不住,一边捡一边享受同学的投喂,甚至捡到了其他班级。也许这是他们短暂人生里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强烈的价值感吧?也许有的老师会在意这种外面活动时其他人对班级的评价,我以前也在乎过,但现在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在乎的东西也变了。我在乎的事孩子们是否真的快乐?什么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为你好”的想法和做法都应该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才可以。
第三,到底希望孩子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大群孩子在一起摩擦在所难免,凡是有人跟我告状,我的处理办法是告诉他们:你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直接去找让你不高兴的当事人,不要找我。当然告状的内容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涉及原则问题。我的态度让他们知道要自己解决问题,自己表达情绪,自己争取权益。这就是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独立。
有人说一个女孩哭了。我一看确实泪流满面的,平时就是个感情丰富又敏感的孩子。看到我注意了,另一个当事人一旁解释:“我就是说不跟她玩了,她就哭了。”又见我没说话,她接着对身边的同学说:“不用管她,她自己要哭的。”这是现在很多孩子的特点,冷漠,自私,缺少同情心,还霸道。这时候我必须出现了。问她:“如果现在哭的是你,你希望你喜欢的朋友怎么做?”都是聪明的孩子,一句话让她想了一会儿,然后回过头和哭的女孩和解了。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太多,什么都当成理所当然,自然就会自私。爱的能力也是需要教育培养的。给予才是获得快乐的途径,而不是索取。我们洗完给孩子们成为拥有给予爱的能力的强大的人。
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记录的思考,但是写不动了。明天还要跟孩子们总结这次运动会的收获。比如拔河初赛时因为我们的不放弃才能在僵持的局面里突围获胜,比如传球比赛的成绩出问题让出第二名的奖状,比如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自由的快乐······还要激励大家积极学习,多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