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现在开始——一下第四周周记

2024-03-30 10:22:28
标签: 班主任 成长 学习

2024.3.30

        三月在悄然钻出枯草遮掩的嫩绿间走过,转眼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从一开始的忙乱收心,到现在已经找到学习的节奏,一切都安定下来。紧随其后的是学习内容的增加,我们要时刻保持紧张的状态,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学好,学会,学扎实。

       现在每周周一和周四上数学新课,周二、三、五上语文新课,目前数学语文都已经学完三个单元。语文每课学完会有课时小练习,单元学完会进行听写、基础知识复习和单元知识检测。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练习检测,同时进行计算和思维训练,每单元也安排单元检测。一直再利用晨读时间进行预习朗读,与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让学生在学校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现在课堂学习状态我并不是十分满意,主要问题还是学生听课参与的状态一直需要不断督促,提醒,溜号问题还是比较严重,至少三分之一学生课堂上是需要盯着的。主动积极参与发言互动的学生还是那一部分,学生倾听能力,思考能力都还是需要提升的。语文课学习生字环节要求每个孩子至少发言一次,大部分孩子可以达到要求,学习课文就达不到了。想改变现状必须从我老师的角度先改变,下周开始建立学习学簇,三四个孩子为一个学簇,安排簇长,学簇内完成朗读,交流,互相检查等课堂学习任务,让每个孩子都在学簇内有发言机会。以学簇展示的形式带动更多孩子参与学习思考。数学学科也可以在学簇内实现每个人都讲算理,讲思考过程的目标。现在我们的孩子个人能力都很强,希望落实学簇计划能顺利一些,一想到自己要说不完的话就头疼,但是发现问题不想办法改变解决,继续混日子不是我的风格。我们小学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激发内驱力,让他们有能力面对以后的学习压力。虽然才一年级还不用紧张,但是思维的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每天的练习现在基本上都是老师领着做的,老师会按照题号顺序,读题,适当讲解题意,提示答题方法。有些拓展写话类是会给出参考答案,让能力弱的孩子照着写的,有能力自己思考发挥的也不限制。即便这样依旧出现很大差异,分析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依旧不会跟着老师节奏一边听,一边写,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全凭自己理解做题,所以错误率高。第二是认真度不够。这是会困扰一些孩子六年的问题,听得懂,看得懂,就是无法写对,也就是所谓的马虎。马虎就是不熟练,掌握得不好。从老师角度每次做题都会反复提醒孩子认真看题,不要漏题,写完要复查一遍,听话的孩子一直很稳定,不听话的孩子成绩都凭运气,所以忽上忽下。对于一个班级学生的状况来说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需要尽早干预,帮助的。这也是我要说的下一个问题关于改错。练习题出错就两类,一是不会,二是疏忽。疏忽导致的错误不用在意,但是不会的怎么让孩子学会是关键的。现在发下批改后的练习孩子们会及时改正,我会逐一检查改正结果。问题是改对了是否真的会了,有的孩子改错就是看看别人怎么写的,自己改了就完了,并不是真正懂了。有些顽固性错误至少需要错五到六次才能真正改过来。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的能力就辐射不到了。非常需要家长一对一地进行帮助。上周周记讲了打卡学习问题后,现在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参与了,说明咱班家长真的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长,有家长的支持推动孩子们的进步是飞快的。现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已经跨越到新平台了。建议错题比较多的孩子打卡内容里增加一项讲错题,把自己错题的原因和正确的思路讲明白,帮助孩子把知识弄懂。现在错的题简单很容易讲,实在不会可以小猿搜题,里面有讲解视频,先学后讲。这是需要家长改变方式方法的,需要参与更多,陪伴更多。小学低年级家长的陪伴是为了以后无需陪伴而付出的,趁着现在学的知识家长还会,帮助孩子找到学习规律,以后他们自己就可以自行运转了。

       寒假的时候一个朋友家四年级的男孩因为语文只考了七十多分,急得不行,找到我帮忙看看。很聪明的孩子,记忆力,思维能力都很好,只是学习没有章法,课堂上听课状态极差,基本没有学习的过程,很被动。带了他十来天,从预习读文开始,到自学字词,再到练习巩固,帮助他建立学习闭环。从开学后他的学习情况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从学拼音开始就留下的漏洞很难补上,朗读的缺失,计算训练的不足都是硬伤,想一跃成为学习优秀学生不容易。说这个例子就是想让大家认识到,不要小看现在的朗读、计算、写字,这些都是基石,打不好以后全是坑。现在拼音没学好的孩子已经在做语文练习的时候屡屡受挫了,所以学了就学好很重要。

       时间不可逆,成长不可逆,学习过程一样不可逆。趁现在春光正好,老师、学生和家长我们都行动起来,改变自己,改变未来。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