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懒成笨——新一班日志26

2023-10-12 18:26:50
标签: 管理 学习 成长

2023.10.12

        “积懒成笨”这个词只从我知道开始就变成了口头禅,随时用来提醒偷懒耍滑的孩子。除了极特殊智商有问题的孩子,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学习上的差距产生的源头就是懒惰。每天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跟着同一个老师学习,读一样的书,做一样的题,学习成绩不好的就是每天,每节课,每个学习任务,都会有偷懒的行为。想起之前一个学生,上数学课要求大家背诵运算定律,清楚地看到他一本正经地做口型,好像背得很认真的样子,其实就是嘎巴嘴,应付老师,根本没走脑子。很聪明有什么用啊?小学毕业被我逼的数学能得100分,中考只考了三百多分,高中念都没念,现在混在铁岭上大学。每次想起来也只能唏嘘。所以现在每天最难得工作就是跟一些孩子的懒惰做斗争。

      语文课继续学拼音,班级里会有一部分孩子特别勤奋,即使之前学过已经会了,也很认真地跟着老师一遍一遍大声拼读,一个音节都不会错过。有一些则会选择性地参与,可以清楚看到他们眼神的飘忽或是凝滞,必须及时提醒。还有几个好像就是在另一个世界游荡,根本拽不回来。写得任务状态还好一些,不管快慢都能完成。下午放学前带着读《晨读美文》当天要求预习的内容,至少读了十遍,先带着他们圈认读词语,然后我领读,再让学生领读,要求一边读一边用手指指着读的字。不偷懒的孩子每一遍都跟着大声朗读,指认非常认真,有不认识的字也在认真跟读过程中学会了。我得满教室巡视,有的孩子根本不按要求做,强调一次好一会儿,之后又玩上了。看着这种对比是老师最心累的。跟孩子讲偷懒会变笨,也只能是讲道理而已,真正让他们懂得也许得多年以后了。

       说到底为啥要好好学习呢?如果有学生问我,现在的我会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就是为了将来有更多选择机会。最简单而残酷的事实就是高考,112个志愿,分数决定了你能不能填满。750分满,能考600分左右省外的211可以冲一冲,省内大学大多数只能做保底选择,填满112个志愿轻飘飘。如果只有300多分,本科就别想了,省内找个专科,志愿表里能填上三十四十个就不错了。这就是选择权问题。就业生存也是一样,学习能力强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问题,也是社会生存能力的考验。也许是我杞人忧天。

       我们每天都会做一两张练习题,随着知识学习的增加100分越来越少了。每次做题都会一边指导一边要求孩子们先做完的耐心检查。今天教他们如何检查口算,用手指按住写完的答案,重新计算后,拿开手指验证对错。听话的,勤奋的孩子认真检查,懒的落下好几道题都没发现,闲下来就玩闹去了。以我多年批作业的经验,现在看到是谁的练习题,能答什么程度的分数就有数了。今天数学题有两个第一次见的题型,先给他们讲了一下,但是专注力差的根本没来得及进入听得状态,就已经讲完了,只能不懂,或者看别人的。一年级就会抄,真挺无语。

      今天一整天嗓子都是哑的,吃了好几块含片。连上六天班老师是真辛苦,孩子们看着倒是还挺精神的,希望明天能坚持得住。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