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通信】“白身子”怎么采写稿件?(蔡华东)

(2023-05-17 05:19:11)

【原创通信】“白身子”怎么采写稿件?(蔡华东)

 

蔡总:

我在部队时就是通讯员,酷爱新闻写作。现有一个难题,就是走村串户、到厂矿企业取材时,总觉得自己是个“白身子”,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面对“新闻”很难采访、挖掘。您有没有好的对策?

孝感双峰山  孙德胜

 

小孙:你好!

“白身子”,相对专业记者“红本子”,采访权方面客观上的确是有所区别的。

但两者,若想成功,都必须付出绝大的主观努力。这里,我不多讲专业记者的苦处难处——起码是哪里最有风险哪里就有记者,只讲几个“白身子”的经历,或许对你我有点启发。

不知你听说过涂阳斌没有?他历来自称“出身农家的业余通讯员”。上世纪80年代起,在基层工作的他,把“目光紧紧盯在故乡那片躁动的热土上,与改革中不再‘安分守己’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同忧乐,写出了农村人物素舞60多篇,约16万字……有多篇在有关报刊的评奖中获奖”。《憨人杆司令》、《柳李两怪》……所写的,并未超出一个柳李村的范围,但这些充满乡土气息、血肉情意的作品,在家乡仙桃市脍炙人口,也走向全国,国务委员陈俊生曾为之题词:写农村事,颂农村人,赞改革路。涂阳斌现在省直机关工作。

还有陈大超。是你的同乡,我并不太熟,但本社高级记者朱学诗以一篇《稿费滋养陈大超》,报道过这位孝感市图书馆原馆长的事迹。自1998年起,老陈“不要官职、不评职称、不要工资”,专心致志“自由撰稿,凭稿费吃饭”。他不写“黄”(色情)、不写“黑”(打杀类),写家乡特产、人情掌故,兼文学创作,至今,他是文思不竭,一年一个大丰收。

最后我再推荐一位不曾谋面的通讯员的文章《用好手中的笔,写好身边的事》。黄州食品公司童志清说,与写新闻稿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982年至今,已在各类新闻媒体发表稿件739篇,多次被评为模范通讯员。体会是:业余通讯员是党的信息员、社会的监督员、时代的宣传员、消费者的维护员。他认为:“是新闻写作改写了我的人生;是新闻写作使我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是新闻写作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增长了我的知识和才干。”

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拿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从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增强采写稿件的责任感,并紧紧依靠他们采写稿件——这,就是我从上述几例中看到的对策。不知你以为然否?

祝你事业有成!

                                                        蔡华东

104

(原文载《楚天都市报》2002.10.8T19;蔡华东时任楚天都市报总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