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出离心学习心得(二)
(2022-03-29 23:25:29)
标签:
转载 |
分类: 菩提道次第 |
三、如何发出离心
那么,如何才能发起出离心呢?
1, 从苦的角度来讲,只有真正出离执着,才能够真正的消除苦
认识苦,我们首先要认识到:
(1)
(2)
(3)
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业由惑而生,而无明、我执、烦恼、贪嗔痴,又都属于惑的范畴。在所有的惑里,我执是一切惑的核心,也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源,也是业的根源。所以,只有断除我执,才能够真正的消除苦。
2, 从轮回的角度来说,只有出离这个世间,才能够脱离轮回
《四百颂》云:“于此苦海中,周遍无边际,汝沉于其中,如何不生畏。”
轮回,从究竟意义上讲,是“纯苦无乐”的。只有真正的认识到轮回的苦,对轮回产生深刻的厌离心、出离心,才能够出离轮回。
三界轮回的生死苦海,是没有边际的。轮回无始无终,如果不能解脱,只有永远的轮回下去。只有解脱,只有出离这个世间,才能使我们彻底的摆脱轮回。
3, 从解脱的角度来讲,只有真正发起出离心,才能够步入解脱的道路
如果想要求解脱,那么,首先,必须摆脱对世间的执着。我们的心是有粘性的,太容易粘着于世间的事物。贪也好、嗔也好、嫉妒也好,都会成为凡夫心粘着的对象执着的对象,而贪嗔痴又导致我们造业,惑和业又会将我们紧紧系住,使我们不得自由。所以,我们必须真正的发起出离心。只有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有强烈的愿望想要出离轮回、出离自己的惑和业,就象先要知道自己有病才去看病一样,只有先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才能够步入解脱的道路。
4, 出离心和厌离心的关系
5, 出离心和持戒的关系
如果没有出离心,那么持戒就只能招感人天的果报,而不能成为解脱的基础,如果以出离心来持戒,所持的戒才能成为解脱的基础。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更自觉的受持戒律,按照戒律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去规范自己的心态,让我们能够真正的发起出离心,最后获得解脱。
6,
7,
凡夫心的特点,就是每时每刻有很多想法很多情绪,而止观,就是让我们的心定下来,安住在善的所缘上。只有心定下来,才能开发无漏的智慧,才能获得解脱。所以,定也是为出离心服务的。
总而言之,我们平常所说的戒定慧,实际上都是为了生起出离心,为了获得最终的解脱而服务的。
四、出离心的意义
1,从究竟意义上说,出离心能够使我们趋入解脱的道路,这就是发出离心的最终的意义。使我们不再贪着于现世乃至后世的人天之乐,对轮回产生深深的厌倦,从而生起彻底出离轮回之心,从而步入解脱的道路。
2,从现时意义上说,出离心能够让我们的心逐渐的不再执着于世俗的事务。从贪嗔痴里解脱出来,远离三毒,就能够消除烦恼。当我们真正的摆脱了凡夫心,当我们真正的发起了出离心,当下,就能够得到真正的宁静和安乐。
五、我对出离心的理解和体会
在刚过去的新年假期里,我学习并反复思惟了中士道的出离心这一部份。我认为,出离心不仅仅是中士道的核心,也是整个佛法修行的基础。因为如果贪着于现世的快乐,贪着于人天的快乐,根本意识不到轮回的本质是苦的,就发不起出离心。而且,如果自己都意识不到苦,生不起出离心,那么,想要利益众生的菩提心的生起更无从谈起了。
以前总觉得,人生是有苦有乐的,而且,还会认为人生的快乐好象还要多一点。但实际上,那些快乐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快乐。所有的快乐,只是痛苦的暂时缓解,人生的本质是苦的,轮回的本质是苦的,没有一点点快乐可言。
每个人的本身,都是具足佛性的。但是,被无明和烦恼所遮蔽,被惑和业所缚,不得解脱,不得自在。佛说:“破我执”。可是,“我执”是如此的深重。由于我执,而带来了重重无尽的烦恼,而又在烦恼中,在贪嗔痴三毒的驱使下,而造业。在无明中迷失,可是还自得其乐,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世界看不清真相,沉迷于那些肤浅的所谓的快乐中,在自己的惑业中,反复的轮回。
实际上,这个世上,哪里会有快乐呢?而且,不仅仅是这个世间,三界六道,都不会有究竟的快乐。所有的快乐都是不究竟的,都只是痛苦的缓解。苦是常态,而快乐就象烟花,即使再绚烂,但终究也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所以,轮回,真的是没有一点点可以值得留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