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菩提道次第 |
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
与不善业相反的就是善业,佛教中又称白业。
善业的生起,是因为对杀生、不与取、邪淫等恶业过患反复思惟,对恶业带来的异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深信不疑,而生起断恶行善之心。从防护加行着手,进而防护究竟,保持身业的清净无染。
在谈到十不善业时,是从事、意乐、加行、究竟四方面来认识。与此对应的十善业,同样是由这些方面一一对应。
十不善业有异熟、等流和增上三种果报,十善业也同样有这三种果报。十不善业将感得三恶道的果报,而十善业将感得三善道的果报。根据所作的下品善业、中品善业和上品善业,将分别得生人道、欲界天和上二界天中。至于十善业的等流果和增上果,则可根据十恶行的等流、增上二果,相反搭配即可。
业的种类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认识。首先是引业和满业,其次是定业和不定业,第三是决定受报之业的差别。
1.引满差别
引业招感的是总报,满业招感的是别报。
三善道是由善行作为引业,三恶道是由不善行作为引业。
满业就没有一定了,虽然生于乐趣,也会感得种种苦果。一切别报都是因为往昔不善业所招感。与此相反,畜生或饿鬼道中也有条件非常优越的,这正是它们往昔善业所感。
在善的引业中,满业却有善和不善两种;在不善的引业中,满业也有善和不善两种。
2.定不定受差别
所谓定业,即必定受报的业力。所谓不定业,即不一定受报的业力。
定业,是指有心造作的事,并在内心形成业的力量。不定业,是指无意造作的事,且不曾在内心形成业的力量。
《阿含经》说到,有心造作和无心造作的果报不同。如果有心造作,是必定受报的;若无心造作,则不一定受报。同样是有心造作,忏悔和未忏悔的果报又不同。若从未忏悔,则迟早都会受报;若真诚忏悔,则不一定受报。
3.决定受差别
在决定感果的业报,依据受报时间也有三种差别。
第一是现法受,今生造作的业力,今生就招感果报。
第二是顺生受,今生造作的业力,第二世或第二世以后再招感果报。
第三是顺后受,今生造作的业力,三世以后才招感果报。
此外,果报未必一生就能受完,也可能延至二生、三生乃至多生累劫。经典中时常说到,有的业要连续受五百生、一千生不等。
分享:对于十不善业不能消极的不做,而要从事、意乐、加行、究竟四方面积极的防护才能完成善业。而对于已造作的恶业,要真诚忏悔,使不善的心里力量减小,慢慢断除受报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