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特点
(2025-04-11 09:53:47)特点一,追求自我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三个层次,是情感和归属需求,也称为社交需求,包括友情、爱情、性亲密等,是指个人希望得到良好的生活、社交环境。
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需求,是指个人希望达成并超越自己的目标。
尤其是第五需求层次,以个人为中心的倾向很明显。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个人对上老下小大家庭亲情的需求比较淡化。现实中,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普遍比较淡漠,个人是家庭、社会的中心。
特点二,以邻为壑
每个人都追求自我,这样的个人组成一个国家后,其思维就是以邻为壑、本国优先。
西方国家的公民,民族观念、国家观念强烈,而天下观念、和谐世界理念较为淡漠。在国家的对外交往中,奉行本国优先策略,很难平等对待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欠发达国家。
譬如,日本身处亚洲,自明治维新后全面学习西方技术、管理、理念等,全面倒向西方。日本迅速壮大后,不是与东亚国家和平共处,而是武力占领了一些东南亚国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譬如,前苏联将东欧国家视为自己的附庸,一旦这些东欧国家不听指挥,就棍棒打压。
譬如,美国指使依附于自己的盟友,发起一场场代理人战争,既打压战争对手,又消耗盟友的资源和力量,让盟友更加依附于自己。在经济领域,美国用镰刀“割韭菜”,镰刀率先挥向的,就是所谓的盟友,广场协议是一个经典。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达成《广场协议》,共同干预外汇市场,促使日元升值,以减少日本的出口优势。在广场协议后,日元汇率出现急剧升值。在广场协议生效前,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左右波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达20%。1986年,日元突破了1美元兑换160日元。1987年,日元突破了1美元兑换150日元的大关。1988年初,日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换120日元的水平,比广场协议前升值了一倍。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日元的急速升值一倍,令日本政府和企业措手不及,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出口。与此同时,美国也联合其他国家,打击日本的关键支柱产业,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