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的缺失性
(2024-03-21 11:57:15)梦境中会出现人物、地点、动作,甚至有白天、夜晚、清明、中秋等这样的时间,缺失的是具体的年月日这样的日期。
(1)人物、地点、动作,给大脑带来的是视觉冲击,容易被刻录在人们的记忆中。
人物方面,明星赫本、戴安娜等的美丽与风采,令人过目难忘;普通人的高矮胖瘦,令人记忆犹新。
地点方面,青海湖、赛里木湖、东湖、西湖等,看一眼就终身难忘;黄山、庐山、华山、衡山等,各具特色,冲击人们视野。
动作方面,邂逅、漫步、私语、相拥等,令人回味无穷;拳打、脚踢、刀砍、棒击等,让人刻骨铭心。
(2)白天、夜晚、清明、中秋等这样的时间,伴随有相应的画面和场景,一个人一生中会经历多次,反复给大脑带来视觉冲击,较容易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白天,是光线充足、人们忙忙碌碌等的代名词;
夜晚,是光线昏暗甚至伸手不见五指、月黑风高等的代名词;
清明,是后人祭扫先人、烧纸焚香等的代名词;
中秋,是一轮圆月、家人团聚、分享月饼等的代名词;
春节,是杀猪宰羊、新衣新鞋、鞭炮烟花等的代名词;
端午,是粽叶飘香、龙舟竞赛、咸蛋皮蛋等的代名词;
......
(3)具体的年月日这样的日期,虽然它可能伴随有相应的画面和场景,但人们一生中最多只经历一次,画面和场景以视觉冲击方式可以留存在人们记忆中,年月日日期却在记忆功能弱小的梦里被牺牲掉了、缺失了。
譬如,现实中,2008年8月8日晚,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在那届奥运会中,被国人寄予厚望的某著名运动员却因伤未能完赛,也就谈不上登台领奖了。张三是位体育比赛迷,从头至尾观看了那届奥运会的重要比赛。
多年后,张三的梦境里出现了“某著名运动员却因伤未能完赛,也就谈不上登台领奖了”的场景,却没有具体的年月日日期。
譬如,现实中,某年某月某日,李四的母亲去世了。第三天,家人和亲朋好友为老人送行,大家胸配白花、臂带黑纱,在悲伤的乐声中,缓缓将老人的骨灰送入墓地。
多年后,李四的梦境里出现了“大家胸配白花、臂带黑纱,在悲伤的乐声中,缓缓将老人的骨灰送入墓地”的场景,却没有具体的年月日日期。
(4)梦境里具体的年月日这样的日期缺失,带来的启示。
启示一:视觉冲击,容易被刻录在人们的记忆中。
鲜艳的色彩、夸张的动作、震撼的画面、搞笑的场景等,容易吸引眼球、占据记忆空间。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动画片、漫画册能深受青少年乃至婴幼儿的喜爱。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广告制作那么在意色彩、动作、画面和场景了。
启示二:缺乏视觉冲击的内容,如果想留存在记忆中,需要反复刺激记忆中枢。
笔画繁多的汉字、一个个的英语单词等,只接触它们一次,是难以留存在记忆中的。惟有反复接触,反复书写,反复诵读,才能记住记牢它们。
那些缺乏视觉冲击,却有着较多思维、较多逻辑关系的内容,如果想留存在记忆中,需要更多次的诵读与思考,才能刺激记忆中枢,达到记忆效果。
譬如,与白话文不一样的古文名篇《岳阳楼记》,通读一遍是无法记忆下来的。如果反复诵读,诵读过程中加以思考,思考中找逻辑关系,是可以背诵下来、记忆住的。《岳阳楼记》全文368字,共6段。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第六段是文章写就日期“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