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第一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5(科学)

(2023-07-02 18:57:46)

鳌江小学教共体互联网+网研修记录表

 

      (备课组):__科学组____

活动时间

2022.11.2

活动负责人

林婷婷

活动主题

团队团队赛研集体  集体备课 集体集体备课<</span>2

活动地点

阶梯教室

活动形式

同步课堂

主讲人

 

参加对象

科学组全体成员 

 

活动内容

及过程记录

 

 

 

一、 展示课《用水测量时间》林婷婷

二、 主题阐述《基于科学实证  发展核心素养》杨永权

三、 评课 陈国伟

 

 

 

 

 

活动反思

与建议

 

 

 

 

 

 

 

       
            基于科学实证  发展核心素养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与反思

鳌江小学  林婷婷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计量时间》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了解用太阳计时和研究燃香钟后,也会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足和局限。这节课,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流水的运动,探究影响其运动速度的因素。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古人是怎么设计以水计时的工具?探索部分分为两个实验:一是观察水流速度。学生肉眼观察瓶中流出的水流速度是否保持均匀并记录时间;二是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在同一滴漏装置中倒入200毫升水,先推测流出5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推测接水的量筒内积聚到100毫升、150毫升水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在推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两次实验形成逐渐递进的结构,从整体观察到分段测量,在学生对水流流动速度的认识进一步完善后,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古代“受水型”水钟的图片,研讨“古人如何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速度往下滴”。

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燃香能够被用作计时工具,是因为在一定情况下燃香的长度变化是比较均匀的。他们或许能从中得到启发,可以通过找寻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物体或事件来帮助记录时间推移的轨迹。本课需要学生在探究流水速度时进行有依据的推测以及实测并严谨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和合作实验的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目标与重难点

科学观念

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

科学思维

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比较,寻找到水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和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探究实践

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古人是怎样用水计量时间的。

态度责任

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

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古人是怎样用水计量时间的。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课件

学生:秒表、滴漏装置、记录单

 

一、聚焦:水钟怎么用来计时(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前搜集各种水钟的资料与图片、课件]

1. 从古至今,人们用了许多工具来计时,从观察太阳到日晷、燃香,计时工具的准确性在不断提高。

2. 这些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来计时吗?有没有什么不足?。

3. 为了提高计时的准确性,人们发明了水钟(展示水钟图片)。

4. 水钟是怎么计时的?(教师引导学生和上节课的燃香进行对比)。提问:水也有和燃香一样的特点吗?

5. 今天让我们一起利用老师带来的这个滴漏装置来观察一下水流的速度吧。

二、挑战一:观察水流速度

[材料准备:滴漏装置、秒表]

1. 展示研究装置。

2022第一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5(科学) 

 

2. 介绍实验分工。

2022第一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5(科学) 

3. 探究一:观察水流速度

      视频介绍实验步骤

      提问: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2022第一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5(科学) 

 

 

 

 

 

 

4.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 完成实验后小组讨论:

     观察全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不同小组所用的时间不同)追问:都是150ml的水位高度,为什么时间会有快有慢呢?(预设:实验操作带来误差、不同小组的孔的大小不同)

     总结: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原来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大小都会影响水流的速度。

    提问:刚刚同学们还观察了自己小组的水流速度变化,你有什么发现?有没有方法可以证明你的观点呢?

三、挑战二 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1. 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2. 出示任务二,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

把150ml分成3个50ml来分段计时。

请同学们根据第一个实验预测一下,3个50ml流完分别需要多长时间?你的依据是什么?

视频介绍实验方法。

2022第一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5(科学) 

 

 

 

 

 

 

3.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

4. 学生收集到相应数据后,将各个小组的数据汇总,用板贴的方式展现给全班同学。提问:分析数据,你认为水流速度变化了吗?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5. 总结:水流速度会变化,水位高,水流快;水位低,水流慢。

四、拓展

1.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的流速会随着水位变化,那古人是如何利用水计量时间的呢?

2. 展示古代水钟图片并介绍,学生讨论怎样使水钟的水流速度保持不变。

总结:虽然水流的速度会变化,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控制水位不变的方法使水流速度稳定,从而实现用水计量时间的目的。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能够计时的水钟。下节课我们就应用今天的知识,来设计制作自己的水钟。

 

 

 

 

 

 

 

 

 

 

 

 

在教学中,我尽力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问题衔接、材料的控制保持学生的新异刺激,使每个孩子主动参与探究;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提高了他们科学实验的技能;在提问时不急于指名作答,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思考,有机会经历分析、推想、解释等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心智技能。活动中孩子们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表述也乐意倾听,体验到学习合作的愉快,也感受到协作的重要、时间的珍贵。真正把科学探究的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2022第一学期教共体互联网+研修活动5(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