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给的压岁钱
(2023-02-02 17:44:02)
标签:
少年回忆压岁钱 |
分类: 少年生活回忆 |
舅舅给的压岁钱
建国之初的五十年代,父亲在银行工作,每个月五十多元工资养活七口之家,但在我们那个大杂院属于富裕之家了。可我从来没感觉出家庭的富裕。家里的生活由母亲管理,父母亲都是一分钱掰两半儿的过日子,能省就省,能不花钱就不花。我在少年时期,平常素日是根本见不到钱的:夏天酷暑,街头叫卖的小吃“碗坨儿”、“粉鱼儿”物美价廉,两分钱一碗,那芝麻酱和醋蒜、香菜的混合香味儿常常让我流口水。可父母亲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很高,只要一听到远处飘来的小贩儿叫卖声,不仅不给买,还连拖带拽的薅着我们几个孩子马上离开叫卖“现场”,连到摊位跟前看看、闻闻都不行。
学校组织看电影,每次五分钱,父亲母亲也不让我们姐弟几个去看,因为我们姐弟俩看一次,就是一角钱。一角钱在家里就是大钱了,我读小学的学费才三角钱,有的贫困家庭就是掏不起这三角钱而让孩子辍学。
每年除夕的压岁钱和正月来家拜年的亲戚长辈给我们的压岁钱,是我们一年当中唯一见到钱的时候。在学校教书的三舅很喜欢我,我也崇拜三舅知识分子儒雅风度,他老人家待人彬彬有礼,你讲话的时候他总是眯起眼睛认真的听,让你心里暖洋洋的。知识渊博的舅舅说起话来很有风趣,我奶奶就愿意听他啦家常。三舅每年来我家拜年都给我五分一角的。我一见到三舅进家就非常主动亲近靠前儿。
1956年的春节,我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三舅那年来我家拜年,给我奶奶行完礼后,回头看到我穿戴得整整齐齐,正在忙前忙后地端茶倒水,就笑眯眯地从兜里掏出五元压岁钱钱给我。这个“大钱”给得太意外啦,那时候压岁钱的行情,最多也就是两角到顶了。我对三舅行了个礼,攥着钱就跑出去了。
到了院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展开了这张“大票儿”,对着阳光看“大票”的图案: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摸到五元钱人民币的模样,闻到大额人民币的味道,心里狂跳不已。我就像中了大奖的“百万富翁”一样,开始盘算这笔巨款咋花,是买小人书还是买鞭炮,哈哈,心里盘算好了,要是买小人书,五元钱可以买三四十本啊,那得有一个书箱子放哈……
三舅前脚刚走,妈妈就把我叫到屋子里,让我把钱交给她。富翁梦还没有醒,我手揣在兜里攥着钱死活不给,抬起头含着眼泪看着妈妈:“这是舅舅给我的压岁钱呀!”妈妈生气的瞪着我:“你个不懂事儿的小猍歹,这样的大钱你也敢花?还反了你了!你舅舅在学校挣的工资少,家里孩子比咱们多,一个月三十多元工资日子紧紧巴巴滴,养着七狼八虎的一窝小猍歹,都快把你三舅生吃啦,这张大票儿你能乱花吗?我得找机会把这五元钱还回去……”
看着母亲脸色变了,知道母亲是真生气了,我才不情愿地把钱从内衣兜慢慢掏出来。母亲扣留压岁钱这件事儿,对我印象特别深。对母亲的做法,有一段时间也一直想不通。十几年后,我结婚成家有了自己捉襟见肘的生活,有了要吃要喝不省心的“小猍歹”,有了自己小家庭的春节,憋在心里多年的扣儿才慢慢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