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着就好

(2023-11-08 16:39:40)
分类: 书评
—《活着》读后

         活着不易,多次故作深沉地说过这样的话。老人身体尚健,孩子成长顺利,有着一份不错的职业。此说,多少有点矫情。如今,身处平静生活的我,手捧余华的《活着》,却再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还有谁比福贵更能理解“活着”的意义,或许,身为一个没有读过书的庄稼汉,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反而是我们,作为一个旁观者,从福贵的身上,体味出了远超出福贵形象本身之外的意义。感谢余华,感谢文学!

          富贵的一生,经历了富有、破产、战争,甚至他身边的几位亲人先后离世,更难为人接受的是,他的儿辈孙辈也先后弃他而去。福贵是不幸的,但他没有抱怨,没有自弃,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与命运友好相处。此等胸怀,常令故事外的我们,唏嘘嗟叹半天。

          活着,是一种生存状态。那么,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难有答案的问题。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余华平静地告诉我们,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所以,当我们经受磨难,对生活丧失信心时,不妨解读一下福贵,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活着,真的很好。某一日,当我突然听说她离世的消息时,很是吃了一惊。之前不久,她还带着礼物在我单位,和我攀谈了半天呢,刚刚,我还在我们同学儿子的婚礼上见过她呢!再想想,初中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彼此销声匿迹。很突然地,说话细声细气的她活跃在了同学圈。想来,已得绝症的她,感到了生命的短暂,就想紧紧抓住这转瞬即逝的美好。所以,她联系久不谋面的朋友,给某道德讲堂做志愿者,在某公益机构做善事。大约,福贵是没有过多地想过“死”与“活”这类难解的命题的,他只知道,没死就得活着,而且得好好活着,所以,在他的最后一个亲人——外甥苦根因吃了过多的豆子被撑死后,他依然坚强地活着。因为自己年老力衰,耕地已力不从心,他还买下了一头行将被宰杀的老牛,并给它取了一个和自己同样的名字,也叫“福贵”。

          现实生活中,有着种种我们想像不到的无情与残忍,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韧,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福贵的身上,呈现出的便是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文学作品中的诸多人物形象,他们对苦难的态度,让我们感动着或敬畏着。沈从文笔下的老船工—翠翠的爷爷。他与世无争,一生渡人过溪,女儿正当青春年龄时,与茶峒军人相恋,不得守,在诞下女儿翠翠后,殉情而死。老船工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狗,唯一的亲人便是翠翠。老船工全力抚养翠翠成人后,还在为她的婚事操心。“凡是一个良善的中国乡下人,一生中生活下来所应得到的劳苦与不幸,业已全得到了。”说的是老船工,也同样像说给福贵。

          时代背景是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你尽可以痛哭或欢笑,幸福或难过。这篇小说也如此,解放战争,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土地改革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小说中也有所展现。不过,作者有意弱化了背景,使得人物的命运更加凸显,而在作者漫不经心的描述中,我们感受着荒诞不经的时代痕迹。从集体食堂开始时的“顿顿有肉吃”到后来的“各回各家”。大炼钢铁时的“煮肉式”的炼铁法,文革时“一个十七岁的红卫兵女将对着队长叫嚣”,为救县长的女人竟使福贵十几岁的儿子——有庆因失血过多而死去等等,这些荒谬的故事,暴露出那个非正常时代,一个普通百姓的案上鱼肉般的生活状态。即便这样,福贵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坚持活了下来。

        福贵对生命的态度让我很是敬畏。人近知天命,忽然就看淡了一切。不再羡慕商人邻居那奢华的生活,平静知足就好。不再担心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平凡朴素就行,不再对职位的升迁望眼欲穿,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没有了欲望,生活便回归了简单,这就如同余华所说的——就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仔细想来,无论我们过去经历着怎样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因为,苦难已成记忆,而我们眼下,正在享受着生活。所以,活着,才是王道。正如,花甲之年的福贵,经历了生活百般刁难之后,在耕地的间隙,还能平静地跟“我”讲起四十年前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