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
(2023-03-14 21:47:33)分类: 生活感悟 |
“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
一
北方的原野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麦田。春夏之交,阳光雨露润泽下的麦苗发出“咯吱咯吱”的拔节声。
此是,正有一群人,捉虫、浇水、除草,痴痴地,守护者它们。
窸窸窣窣,厨房里有声音。不大会儿,小菜、米粥、煎饼,简单的早餐端上了桌。
她亲了亲尚在熟睡的儿子,叮嘱丈夫照顾孩子。拉开门,一阵寒气袭来,仿佛她是被那阵寒气吹走的。
周末的早上,城市的空气中飘浮着一股慵懒的味道。
约定的地点,同事尚未到。她以一种少有的悠闲,打量着这座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
中华大街是城市的“大动脉”,两旁的法国梧桐,擎着茂盛的枝叶。疾驶而过的汽车,卖煎饼果子的小摊贩,连同商铺门前闪闪烁烁的招牌,都让她感到温暖。
这个城市的一切,在她的眼里,都是美好的。尽管她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是种种不美好。
“阿姨,我……”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大男孩难以描述的表情。
“嘎…”随着刹车声,摇下的玻璃窗里出现了同事雷。
她麻利地跳上车。一箱达利园面包,一件特仑苏滚在脚下。
城市的景物一一闪在车后。
几乎每个休息日她都奔走在这样的路途上。
此行的目的地——邯郸市某县,一个孩子在等她。她要去做半个月一次的家庭回访。
二
就像日和月,他俩,原本素不相识。
她是邯郸市麦田青少年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曹胜男,人们叫她“曹老师”;他是一所中专学校的篮球高手,被同学们称为“追风少年”。如若不是那次事件,他们很可能像两条平行线,无限延伸,永远都不会相交。
几个月前,正在工作的曹老师被一阵急促的铃声惊到了,他从深埋的书中抬起了头,“喂,曹老师,又得麻烦你了!”电话线那头是邯山区检察院未检工作室的刘俊燕检察官。这通电话的话题正是“追风少年”。
几天后,当见到这个少年时,曹老师着实为他惋惜。一米八的个头,挺拔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躯体,清秀泛着奶油光泽的脸庞,酷似某个韩剧中的男角儿。这样的相貌,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看来,都是赏心悦目的。
曹老师无法把眼前这个俊朗的大男孩同“罪犯”这个词儿联系起来。
坐下来,谙熟心理学的曹老师还是从他直愣愣的眼神里发现了端倪:冷漠、轻蔑和无所谓。
“还是个孩子啊!”
在一个农家院里,曹老师见到了少年的父母。话题从少年的童年说起。“乖乖的好孩子呢,咋……咋……”一脸无助的少年母亲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怜惜和惊讶。父亲只是低着头,好像犯罪的是他自己。不过,从偶尔抬起的眼中射出一道凌厉的光。那光,似曾相识。
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原生家庭。
曹老师离开时,紧跟在身后的少年母亲眼神闪烁,嘴里嗫嚅着,欲言又止。
“对!做一下社会调查,找到少年犯罪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
“平时跟个闷葫芦似的,没想到干出这事儿。”“他有时候真的好可怕。”在少年就读的某中专学校,曹老师从少年老师和同学们口里听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少年。
再访少年所在村庄,曹老师明白了少年母亲欲言又止的原因。“他爹不是个东西,经常把他娘打得鼻青脸肿的,不只是大人,急了,连孩子一块揍。你说大人这样,对孩子能没影响?”邻居忿忿然。
一次次,一趟趟,曹老师往返于少年的家和学校之间,为了挽救这个跌入悬崖的孩子奔忙着。
三
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忙碌。
几年前,在邯郸华夏银行大厅里,一个着蓝色西装的秀丽女子,面对来往的顾客,甜美地送上一句:“您好!请问您要办什么业务?”因为她的礼貌服务,银行的业务量一直居于高位。这时,人称“曹经理”的她,挣的是年薪。
本来,她完全适应了那种朝九晚五的生活,并且顺水顺风。
一次偶然事件,改变她的人生走向。
青少年犯罪,并不鲜见。这些孩子大都生长在不健全的家庭中,性格孤僻、偏执,可毕竟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挽救他们,让这些迷途的羔羊回归,这是摆在检察官面前的一个难解的命题。
民革邯郸市委会副主委刘俊燕,就在邯山区检察院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他们单位时常招募一些志愿者,助力工作。
“真是太可惜了!”同为民革党员的曹胜男近水楼台,听到和自家孩子年龄相仿的这些孩子成为了罪犯,她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要帮他们!”就这样,携着一颗爱心和耐心,更有着奉献精神的曹经理成为了未检队伍的一名志愿者。
休息日,是她“接单”时间。
那次是帮一个来邯郸找网恋男友而被骗的南方女孩做心理疏导;这次是帮一个自幼失母,“顺”走商店超人玩具的男孩纠正行为偏差;那天是帮因同学嬉笑自己罪犯父亲而把同学打成轻伤的高三男孩做学业和职业规划;这天在跟即将高考的被帮教人视频聊天,让他放松心情。
一次次,一天天,跟孩子们接触的时间长了,特别是看到被自己帮扶的孩子走上了阳光道,她高兴得跟个孩子似的。
于是,工作时间,她是大家口中的“曹经理”;休息日,她成了检察官和孩子们口中的“曹老师”。
志愿服务中,她发现,有些孩子需要持续跟踪监督,自己时间不纯粹,不能保证线性进行;有些个案需要专业技能,自己是学经济管理的,虽说在教育自家孩子时读过一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可真正做起来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辞职!”这个蓦然冒出的这个念头把她自己也吓了一跳。
“工作不错,收入不菲,再说自己已将近不惑。这……”黑暗中,她久久思索着。“爱人会同意吗?”“再说,自己还有两个孩子需要抚养。”“如果不辞职,帮助这些孩子肯定会心力不济。”脑子里,两个小人儿在争执。
犹豫,纠结,折磨得她失了神采。
幼时,曹经理就喜欢依偎在经历过枪林弹雨的爷爷怀里听故事,他竭力在头脑中简笔画似的勾画着红军战士吃草鞋、啃树根的情形。现在的日子,可谓是在天上啊!有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有意义的人生就是坚持做一件事吧!
那些孩子家里木板搭成的床铺,砖头砌就的灶台,那些深陷泥潭的孩子无助的眼神,深深地刺激着曹经理。
“辞职?你疯了吧?”爱人怔怔地盯着她看了半天。
“傻!”朋友听到这个决定,“赏”给她一个字。
她就是这么一个人,一旦决定,便义无反顾。
当她走出银行大门时,背后是同事疑惑的目光。
不久,一栋写字楼里,一家非盈利性机构——“麦田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挂牌成立,负责人是曹胜男。
从此,她成为一名没有固定工资的社会工作者。
四
找到了“追风少年”犯罪的根因,曹老师详细地为少年量身定制了帮扶方案。
数次的往返,曹老师在少年心中建立了信任。“你看,你把对方打成那样,自己也犯了故意伤害罪。”“我知道动手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次,少年的眼神柔和了许多,语气里带着悔意。
那一幕,谁都不愿提起。
一记勾拳,“噗通”一声,对方被人高马大的少年打翻在地。顿时,对方的脸上从嘴里亦或是鼻腔汩汩冒出,这是某学校篮球比赛现场的一幕。原因很简单。班级比赛进入关键环节,双方呈胶着状态。球场上跑着的半大小子们个个像吃了辣椒的猴子。就在这时,因犯规被罚下场的少年发现自己的队友被对方违规拦截,并重摔在地。他暴力出手。
“你是不是以为什么事只有通过暴力才能解决问题?”少年半信半疑地点点头。“你的暴力倾向,和你父亲有关。”提起父亲,少年的眼里燃气怒火。“你本是个受虐者,但是你如果认识不到,不加以修正,很可能会变成施虐者。”曹老师的话引起了少年深深的叹息。“虽是习惯,仍然可以通过强化改正。”少年的眼里燃起一团希望。“我一定要改变自己!”
努力有了结果。检察院对少年做了不起诉处理。
那个在篮球场上跳转腾挪的“追风少年”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培养人,教育人是一个艰苦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涉案未成年人。对于少年的帮扶,从开始的一周一次,到后来的半月一次,直至少年完全融入学校,曹老师整整跑了半年。
曹老师与少年父母畅谈的身影还不时出现在那个农家小院。她邀请他们共同解构家庭互动模式,让他们尝试改变行为模式,减少家暴的频率和程度。少年的脸上,这个家里,荡起了久违的笑声。
尘埃落定,曹老师在当天的工作日志里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追风少年,终于重回篮球场。后面简笔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
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乐观的结果。那个被继父侮辱的16岁女孩,曹老师一直牵挂着。
那年,当曹老师接到这个案例时,她试图接近女孩,帮她解开心结。曹老师知道,疏导越及时,疗愈的效果会越好。可是,无论怎么引导,眼前的这个花季少女呆呆地盯着一处,就是一声不吭。
创伤哪能一时愈合呢!
打开一扇屋门容易,打开一扇心门就不那么容易了。
“当时,自己像背了一块大石头。”曹老师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曹老师就是曹老师,她从不轻言放弃。她针对个案制定了为期两个月的治疗方案。
曹老师从自信心、学习动力、学习能力、自我保护等方面对女孩进行了心理测试。那个位的阿拉伯数字,让曹老师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中度抑郁,心理状态极差。 一周一次甚至一天一次的沟通,测试,调整治疗方案,慢慢地,女孩的心扉由缝隙轻启到半启,到洞开。
看到背着书包重新坐在课堂上的女孩,曹老师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静夜里的曹老师盘算着:明天该去看看那个被继父性侵的六岁女孩怎么样了;那个帮教期半年的“问题少年”该进行每周会谈了;还有那个就要高考的涉案未成年人,该去给他鼓鼓劲儿了……
五
深秋的风吹在脸上,有了丝丝寒意。比这寒意更冷的是曹老师的心。
“做一件事太难了!”曹老师的叹息里有着深深的无奈。
中心成立三年了,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痕。
社工,这个职业,或者谈不上是职业,在大城市认可度尚可,而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三线城市,一提起,人们投来的是疑虑的目光。人们已经习惯了等价交换,对于不等价的付出,怎么着都有“骗”的嫌疑。
曹老师不怕,他当初毅然决然从营业室经理的位置上退下,成立这个组织时,就想到了这一点。
踅摸办公场所,招聘工作人员,添置办公用品。万事开头难,一个月下来曹老师竟瘦了好几斤。
“无心插柳啊!”忙碌的她竟有着莫名的开心。
在办公室的墙上张贴着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对象:涉案未成年人。工作目标:拂去他们身上的尘埃,让他们干干净净地走在人世。工作范围: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
已是不惑之年的曹老师,捧起了专业书本进行系统学习,并取得了一本本大红的专业技能证。
心理疏导、帮扶帮教、心理危机干预、社会调查。像拯救一块生病的麦田,曹老师则如一个称职的农夫,很专注也很用心。
在这条路上,她做的越来越像回事儿。
苦恼如影随形。房租该交了,工作人员的工资该开了,办公耗材该买了。她从家里拿来的几万元早已变成了办公室里的桌椅。
“借!”她把手伸向脸部,像是试图抹掉什么。
“做公益做到借的份上,也只有你吧!”朋友打趣她,但还是一万、两万、五千地拿给了她。
路过水果摊,她十岁的儿子眼巴巴地望着艳艳的各种水果,怯怯地说:“妈妈,我已经好长时间没吃哈密瓜了。”她的心“哧”地疼了一下。家庭收入锐减,孩子的零食也被打了折扣。
“不能干就别干了,回来照顾孩子吧。”丈夫心疼她,摸着她头顶上似乎是一夜长出的白发。
“这项事业注定是清贫而有意义的!我必须坚持下去!”她的话掷地有声。
琢玉成器,玉汝于成。
一个个残缺的灵魂在曹老师的的琢刀下,被雕刻成了天使。
那个逞强致人伤残的17岁打工少年,在曹老师的一路帮助下,开了一家手机维修门市。
那个一时气盛将人打伤的体育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因有曹老师的指导,重新回归正常学习生活,还在一次省级比赛中荣获了冠军。
善良复制善良,感恩粘贴感恩。
2020年,这些曾经劣迹斑斑的孩子,在曹老师的指导下,携着修复后的心共同参与了“中考助考公益活动”。他们为考生提供备用文具、医疗急救、心理疏导等。看着自信而忙碌的他们,曹老师欣慰地笑了。
中央民革原主席万鄂湘的笑是赞许的。2021年,万主席来河北调研,在麦田青少年社会服务工作室,他由衷地直点头。
属于她的不只有赞许,还有实至名归的荣誉:2020年度邯郸市学习雷锋志愿者服务“优秀志愿者”;2021年被评为邯郸市“最美家庭”,邯郸市“爱心妈妈”,河北省百佳执委典型等。
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曹胜男的心声。
初夏的北方田野上,麦田里响起了“咕咚咕咚”的灌浆声,团团生机蒸腾而起,成熟的气息迎面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