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06.过郡马祠

(2018-12-17 10:58:55)

过郡马祠

过郡马祠,位于南朝古刹惠山寺门前第一家宗祠,充分显示了宋代皇亲国戚的显赫地位。祠堂坐南朝北,暗寓生活在南宋时代的祀主——高平徐亲王之女,逍遥郡主和郡马过公孟玉眺望遥远的北方故乡,盼望“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早早到来。(宋代,王的公主称郡主,郡主的丈夫称郡马。)

过祠于清代乾隆年间兴建,有种德楼等景,并有祠联为梁同书撰:“胜地有佳山水,善人多贤子孙”。 另一副置于祠堂大门两旁,上联:法天象地,下联:尚水相土。还有一联赞过俊民:“秉铎有专司,莽莽吴山,一片孤城谁与守。听磬无异志,峨峨惠山,千年俎豆尚留香”。两副经典名联,一副高悬于享堂主祀无锡始祖宋代郡马过公孟玉神龛两侧。

梁同书在为门楼题联时,借用公元前514,吴国大臣伍子胥为了建都城选址采用的易经理念:“‘相土尝水’(是了解土质和水情)、‘象地法天’(指观天象和看风水相其地),乃筑城于斯。”的典故。而词序略作改变。题为“法天象地、尚水相土”。其中把“相土尝水”中的“尝”字改成“尚'字。不但把《过郡马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了独到的表述。又以此褒扬无锡过氏族人从善如流的优良门风。把原来周易风水的理论词汇引申至推崇积德行善的崇高意境。

梁同书(公元1723年—1815),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元颖,号山舟。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进士,散馆授编修,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与刘墉(石菴)、翁方纲、王文治并称清代书法四大家。

正厅是四开间砖木结构的古色古香明清建筑,走上三级台阶,抬头可见红底金字的“南渡褒忠”匾,屏风上悬挂着都督公过象贤、郡马公过孟玉的彩色画像和“胜地有佳山水,善人多贤子孙”对联。左侧墙上悬挂着最木公、士恒公、义园公和谨言先生画像以及“过姓之由来”的书轴。

可惜的是这两副经典名联原物在1949年无锡解放惠山祠堂收归国有后,均已不知去向。直到2005年和谐社会、百废俱兴。惠山祠堂群中的1号祠堂《过郡马祠》作为第一批重点祠堂修复。是时由八士桥派老三房25世裔孙珏重书。由长房派27世裔孙德昌、浒塘桥派25世裔孙瑞兴等宗亲装裱布置。又于2012年春,由于过氏文化研究会的不懈努力,《过郡马祠》的门楼的匾额和楹联恢复性重置,由八士桥派老三房27世裔孙永燳隶书敬录。使这两副经典名联得以重新展现。也使崇尚善举德行过氏门风得以进一步延续和弘扬。

1806.过郡马祠
                             过郡马祠大门
1806.过郡马祠
                              过郡马祠简介
1806.过郡马祠
                                              清代特祭碑记
1806.过郡马祠
                                                南渡褒忠堂
1806.过郡马祠
                                                     宝纶堂
1806.过郡马祠
                                         宝纶堂中匾额(一)
1806.过郡马祠
                                                宝纶堂匾额(二)
1806.过郡马祠
                                                      过俊民画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805.听松石床
后一篇:1807.二泉书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