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凤阳龙兴寺

标签:
佛学 |
凤阳龙兴寺
龙兴古寺又称大龙兴寺,俗称龙兴寺。位于凤阳县城北第一山下,他的前身是於皇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出家、礼佛于此。为朱元璋的发祥地。与整个明王朝有着渊源的关系,数百年来,龙兴寺一直为国内名刹。
初建时的龙兴寺“殿宇楼阁,规制宏大”,《明太祖实录》记载:有“佛殿、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勒建亭树立,制极高邃,就更增添了龙兴寺的威严。当时有人描写这里是“梵刹西连万岁山”“梵王宫殿屹浮寰”“蛟龙绝岘盘宇构,狮象诸天拱寺门”。虽然诗句有些夸张,却给龙兴寺留下了这幅写照。
清末民国初期,战乱频繁,龙兴寺多年失修,破烂不堪。康有为到寺院游览,感慨不已,曾作《题朱元璋画像》诗:“坏寺颓垣照夕阳,铜锅石碣甚荒凉,龙颜龙准开皇业,终尽僧房劫可伤。”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9年捐款再修龙兴寺,基本保持光绪年间的规模。“文革初期”又遭破坏,“第一山”碑和龙兴寺碑片石无存,铜佛、菩萨、罗汉等塑像粉身碎骨,朱元璋画像及众多题诗碑刻散失一空,仅存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六角亭等60余间。
1993年6月凤阳县政府决定,将龙兴寺交由县宗教部门和僧人管理,并由九华山百岁宫慧庆法师筹资修建,修建明太祖殿和新建大雄宝殿,天王殿,地藏殿,藏经楼及佛堂,禅堂,寮房200间。建筑面积6910平方米。主要建筑大雄宝殿面阔31米,进深22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堪称“安徽省寺庙之冠”。
龙兴寺对天下寺院影响最大的是,天王殿中的四大天王塑像的坐姿。据传:本来各寺院天王殿的四大天王都是“顶天立地”站着,而龙兴寺的四大天王,是“首先”坐下来的,从此,天下寺院的四大天王也纷纷坐了下来。四大天王的坐下来,有一个民间的传说:“朱元璋年幼时生了一个怪病,昼夜啼哭不止,他的父母无钱医治,只好求佛,情愿皈依佛门,后来孩子的病居然好了,所以,朱元璋十岁时,便入皇觉寺当了和尚。他从最低等的勤杂工做起,每天挑水、打柴、扫佛堂,在扫天王殿时,由于四大天王顶天立地站着,腿像柱子,扫地不方便,他就一边扫一边喊,脚抬起来,果然是‘君口玉言’,四大天王居然把脚跷了起来,说着便坐了下来。而后,天下建寺院,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也由站而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