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评讲”教育:特色育人模式,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分类: 报道 |
“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桂江一中 “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开启学生自主发展的发动机,开辟现代人才培养新途径,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在桂江一中读书时,一张卷子下来,就让自己去备课,为了做好这张卷子以备好这节课,凡事得自己去查书,要把知识点掌握得特别牢固,才有胆量站在讲台上去评讲,而这种自主学习能力,让我很好地顺利过渡到高中。”开学前夕,桂江一中15名毕业生共聚一堂,畅谈桂江一中“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体会时,梁皓彬同学作了上述特别感概。
桂江一中从2007年起,开始推行“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四年来,该模式不断纵深化发展,影响已经不再局限于教学上,而是影响着学校办学每一领域,已建构为一种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汪晓东博士,在做桂江一中毕业生追踪调查时发现,在该校新培养模式下,学生经历“练评讲”模式洗礼,毕业生的发展后劲超乎预期,在南海几所重点高中的学生会,骨干分子有半数来自桂江一中,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如今年高考,以677分的成绩夺得南海理科亚军、佛山理科第三名的宋扬,就是来自桂江一中的毕业生。
花样岁月
三年“修道”,脱胎换骨成新人
桂江一中15名校友再聚一堂,畅谈当年初中3年的青春岁月,回忆求学点滴时光,都兴奋不已。这15名校友,有的已经是名牌大学生了,有的还是高中生,但他们都已经是独当一面的学生会骨干;有的是今年刚初中毕业,即将踏入高中,准备开始新的求学生涯……
在南海一中读高二的邝子凌,她在高一时已经被破格提为学生会副主席。竞选当天,她落落大方和自信的表现,赢得评委高度赞赏。“桂江一中3年助教经历,使我像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前,给全班同学评试卷,讲试题,在无数次的锻炼中,我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我已经不再害怕公开演讲,甚至演讲时都不用打草稿。同时,提升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我的管理、沟通能力。”邝子凌认为桂江一中3年学习给予足够的底气。她自豪地说:“竞选演说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拿稿子念,有些甚至念都念不好,只有我一个人是脱稿演讲。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仪态表情,都让评委老师感到惊奇。那一刻,我真的很自信自豪。感谢母校桂江一中的培养,特别要感谢助教这种方式对我的锻炼。”
桂江一中毕业生陈欣,现已“身居”石门中学团委秘书长要职。“当年‘练、评、讲’模式,每节课一扔下来就是一张试卷,为了搞懂和掌握里面的知识点,就需要自己去查阅资料,这很好培养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高中社团工作再忙,还能应付自如。”陈欣说。
“在小学我只知道作业和试卷,只知道任务,到初中之后,老师却成了我的引路人,不是托着我们走,而是帮助我找到兴趣点,让我喜欢每一个科目,学习它,了解它,桂江一中的3年学习,让我接轨高中生活很顺利。”来自石门中学的陈厚源同学在旁边也忍不住发言说……
15名校友,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点滴,总有说不完的话语。“在桂江一中接受‘练、评、讲’育人模式洗礼,让我得到无数次的锻炼,积蓄了很多能量,使我的演说能力、思维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接下来的求学生涯,垫高了自己的求学起点,从而让自己更有自信。”邝子凌在总结时这样说。
改革解读
立足长远,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可以说,桂江一中这15名校友代表,既是接受过该校“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洗礼的学子,也是桂江一中近年来反思教学和总结改革成败的一面镜子,“所以这次校友相聚意义重大” ,桂江一中校长龙海平说。
所谓“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学者风度和公民风范为目标,以 “自主实践——同伴互助-——名师指引——合作争先”为特征的育人机制。其中“自主实践,“练”的机制是育人的前提;同伴互助,“评”的机制是育人的有效方式;名师指引,“讲”的机制是育人的重要保障;合作争先,“赛”的机制是育人重要方法。这四大机制,相互协调,构成一个育人系统。”龙海平校长解释说。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多元融合。文化的多元融合,促使人才成长方式多元化。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育人方式显然难于满足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时代人才成长的需要而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类活动方式(主要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和整体性变革,“老师教--学生学”的教育方式,也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已,绝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方式。学生的成长方式是多元的,他们可以在自主实践中成长、可以在同伴互助中成长、可以在名师指导中成长、可以在团队的合作竞争中成长,还可以在以上因素的协同作用中成长,这是不用争辩的客观事实。因此,现代学校教育需要改革“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课堂传输方式,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多途径成长的育人机制,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做最好的自己”龙海平说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记者曾多次探寻桂江一中的“练评讲”育人模式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跑在老师的前面”和“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可以说是该模式的 精髓所在。
互助共进,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做练习,必然会出错,必然产生困惑,且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困惑,这就需要更多的个性化的“评”,教师只有一人,课堂也只有40分钟,“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如何解决这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桂江一中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做了调整,将“学生练”的环节前置,并且设置课堂教学“五有”(有练习卷、有学生先练,有助教先评、有教师讲、有小组赛)的监督机制。具体来说,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固定小组,每组除了有组长(正助教),每门学科设置一位学科代表(学科助教),练习完之后,首先进行组内讨论,由正助教和学科助教指导、答疑,助教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过来指导。这样,大部分问题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就已经得到解决。互助共进,反过来也促进了自主学习。
在“练”、“评”、“讲”的基础上,桂江一中还创造性地将“竞争”融入育人模式之中。邝子凌说:为了自己小组不扣分,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我们全组人都去帮他,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貌,是以前没见过的。
现读石门中学的张雯婷,初二时曾帮带过一名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同学,“辅导他时,其实是教学相长,互助共进,为了能深入浅出地帮助同学,自己要花很多精力钻研知识,同时我帮助他从30分升至67分,这里面我看到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团队取得成果的骄傲。”张雯婷说。
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汪晓东博士评价说:“一位教师很难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对各组都进行个性化指导,助教则可起到补充的作用。在一个班上,总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上是富有余力的,可以协助教师进行指导,同为学生的助教更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答疑解惑,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厚积薄发,人才层出不穷
事实上,桂江一中“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现时已不再局限于教学上,而且延伸到学校每一个领域。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促进学生自主实践为依托,建立自主实践机制,包括自主学习机制,自主管理机制,自我教育机制、社会实践机制等。
“新育人模式下,通过建立一系列机制,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直接指向学校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培育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操作这一核心问题,因此,学校以改革学校文化入手,通过四年努力形成新的制度和文化,为新育人模式稳步发展提供保障。”桂江一中校长龙海平说。
近年来,桂江一中在“练、评、讲”特色育人模式推动下,办学成绩稳步上扬。2009年中考,桂江一中有28位学生进入南海区前600名,入围人数居南海区公办学校第一位;2010年中考,桂江一中有38位学生进入南海区前600名,入围人数南海公办学校第一;2011年中考,桂江一中有32为学生进入南海区前600名,获得南海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南海区初三综合能力竞赛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和南海区公办学校第一名。
在其他领域的成绩也可圈可点,桂江一中2009年 至2011年已经连续3年,在桂城教育局组织的每年的学科竞赛专项评价记分奖励中,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历史等统考科目竞赛保持最好成绩,艺术、生物、地理等学科也稳居桂城所有学校第一名。可以说,桂江一中已经名副其实地步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桂江一中的信息学竞赛,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4年稳居广东省初中学校团体第一名。
特长生培养更是令人瞩目。桂江一中已经连续4年源源不断地向石门中学输送共9位信息学尖子,分别是2008年的宋扬(现就读于清华大学)、刘俊泳(现就读于中山大学)和刘展祺(女,现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9年的符汉杰(现已被复旦大学提前录取)和伦宇辉
(已获得重点大学保送资格), 2010年的丁家怡(女,已获得重点大学保送资格)和游沛杰(已获得重点大学保送资格), 2011年的黎才华和王泽森。这些都是代表过桂江一中多次参加广东省信息学竞赛打拼出来的赫赫有名的尖子。
另外,桂江一中今年做毕业生追踪调查发现,毕业生的发展后劲超乎预期。在南海几所重点高中,学生会骨干分子有半数来自桂江一中,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特别值得一提是,今年高考,以677分的成绩夺得南海理科亚军、佛山理科第三名的宋扬(清华大学),以及最近在吉林大学举行的2011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夺得银牌的符汉杰(被复旦大学现场提前录取),都是桂江一中毕业生的优秀代表。
学子感言
在讲台上,我拾获了自信
张志美:(桂江一中2011届毕业生,现考入桂城中学)
在初中,我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作为助教在电教中心上公开课。我和李子为同学作为英语科助教,给全班同学评讲试题,当天听课的还有各年级英语老师,初一、初二年级的助教等。为了上好这堂公开课,我和搭档花了很多心思去准备,不仅将课件看了很多遍,而且将课堂上可能说到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但是,等到与老师演练后才发现,还是有很多问题,包括不会衔接,不会与同学互动沟通等,在听取老师的意见后,我们从语言、动作上都进行了改进。在反复磨练之后,公开课成功了,同学们反响都不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在初三的时候,我们与任教初一英语的周建华老师合作,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初三学生上公开课。是专门为全国研讨会上的,但我和搭档丝毫不紧张,配合老师很好地展示了“练评讲”助教模式的课堂特色。课后,那些名师、专家追问了我们很多问题,如助教评讲练习会不会很花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业。我说,第一次尝试花的时间相对多点,到后来,越来越熟练,很多时候,拿到一份试题,就会条件反射地思考这个题目考察什么知识点,应该怎么讲,同学们可能会问什么问题等,成为了一种思维习惯,很短时间就“备好课”了。不但不影响学习,反而成绩提高很快。当我遇到困难时,想到曾经在一番努力之后上了一节很好的公开课,得到大家的认同,就感觉信心都回来了。
自由“土壤”,使我全面发展
宋扬:(桂江一中2008届毕业生,在2011年高考中以677分的成绩,夺得南海理科亚军、佛山理科总分第三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在桂江一中的三年,我感受最深的两个字就是“自由”,这种自由包括课堂上可以自己安排干什么事,课后也没什么束缚,作业可以灵活处理等。印象很深的是很多老师经常让我自己学习去,不用跟课堂的进度。比如我初二的物理总是超前好几章节,有什么知识点、难题,都是自己先学习解决了,老师就检测一下我,过了就ok了。现在想想,这种“自由”其实是对我的自主学习和超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它让我习惯自主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也许就是磨砺学者风度吧。也正是这种“自由”,让我有了全面发展的可能,在初中时,我先后参加了数学、信息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竞赛,都取得了省级、国家级一二等奖,成绩还不错。中考前两个月,我提前去石门中学参加信息学竞赛集训。这显然会影响到中考成绩的发挥。但是为了我的个人发展,学校和老师还是支持我去参加集训,班主任还给我写了一封信,写了很多鼓励的话,还附了一颗巧克力,让我很感动。集训后,我获得了2008年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初中组第一名,我想这一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众多老师的心血。正是学校的宽松的体制、相对自由的平台,让学生跑在前面的练评讲教学理念,给了我个性发展的机会,使我的学习之路走得更远。
珠江时报记者:徐林清、王娟
文章来源;珠江时报:20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