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评讲”教育:巅峰对决独占鳌头

分类: 报道 |
“练评讲”教育:巅峰对决独占鳌头
桂江一中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两项总决赛中,双双勇夺全国所有初中第一
日前,南海区桂江一中传来喜报。今年7月15日,学校三位学生代表广东省到江苏省无锡市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两项优异的全国赛成绩,再次擦亮了该校信息学的教育品牌。
捷报
全国赛5人获全国一等奖,3获全国二等奖
今年7月,桂江一中在江苏无锡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全国总决赛上,收到“特别的礼物”,该校李小莉、李婕、廖懿恒三位学生的动画均获全国一等奖。该项目全国一等奖共有9个,桂江一中独占3个,技惊四座,居全国所有初中第一。同月,南海区桂江一中在第11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全国总决赛上,学生黎景承和季冠桦的电子报刊作品《破茧成蝶》获全国一等奖,张美晴和李嘉华的电子报刊作品《我行我宿》获全国二等奖,邓煌光和邝子凌的网页作品《助教大本营》获全国二等奖。无论是获奖的“总数量”和“含金量”,都位居全国初中之首,优异战绩让比赛现场教育人士惊叹不已。
自2000年起,我国每年举办一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今年是第11届,这是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该活动采用层级选拔的“5-5-5”规则评选全国优秀作品,即由区到市、省到国家,层级筛选5件作品参评。
广东省每年约收到1200多件各市优秀作品,而入围选送国家赛作品只有60件,最后全国选出每个项目(电脑动画、电脑绘画、网页、电子报刊)20个作品参加面试。“惨烈”的淘汰赛,能入围全国初赛的作品已是百里挑一了,而最后能够获全国奖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其实,桂江一中的电脑制作和信息技术在全国顶级赛事中获奖项,并非偶然。从2007年起,该校年年有喜报,其中2007年2人获国家奖,2009年2人获国家奖。特别是2009年,南海区初中组共有13个作品获得省奖,其中该校有6个,占全区初中组获省奖的46%。
解码
“练评讲”带来新生机
桂江一中电脑制作辅导老师苏乔花2004年起,开始参与该校的电脑制作辅导工作,见证了该校电脑制作辅导课的成长。“说实话,直到2005年,我所辅导的学生才有作品第一次获省三等奖,2006年有3件作品入围全国初赛,但仍没有机会参加全国面试,成功又一次与我擦肩而过。”回想起那段坎坷岁月,苏乔花不止一次因为失败委屈而泪流。
不过2007年后,事情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2007年,桂江一中电脑制作比赛凭借着作品《这条鱼在乎》拿了一项“国家级”的奖项,虽然只是全国二等奖,却成为桂江一中在全国电脑制作比赛“征程”的另一新起点。
“以兵教兵”自主探究
“练评讲”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是,分“学生练”、“助教评”、“教师讲”、“小组赛”四个环节。也就是说,该校教学改革是以学生练习入手,让学生互评,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才由老师讲,一改以往由老师先讲,学生后练的模式。
据介绍,桂江一中电脑制作辅导课堂引入“练评讲”教学法后,首先进行合理分组,根据电脑制作辅导苗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分为电脑动画组、电脑绘画组、网页制作组、电子报刊组,然后,辅导老师将上一届对应的老组员分配到对应的组,并选出每一组的正助教1人(一般由上一届同学担任),副助教1人(可由新、旧同学均可担任),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正副助教职责及每一位同学应在组内所做的工作。
“由于不同的组别制作电脑作品是要用到的软件有所不同,一个辅导老师不可能在短期内教会学生所有的制作软件,而‘练评讲’教学法的助教制度,采用以老带新、能者为师原则,实施组内或组间的兵教兵辅导,从而让课堂生生互动,优势互补,进而达到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探索、建构与创新的目的。”桂江一中校长龙海平解释说。
以动画组为例,如果选择的Flash8.0这款软件,正副组教要做一个辅导计划表,并写清楚那些内容可由正副助教讲授,那些内容需要老师讲授。各组计划制订后,再由老师进行较全面的统一调配,调配的理想结果是确保每一次的辅导时间各组能按计划完成辅导任务的同时,对一些难点问题也能得到老师及时的指导。
实践证明,桂江一中“练评讲”教学法让每一位同学都全心身地投入到教或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练习,使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产生困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与其说‘练评讲’为学生带来各种荣誉和成绩,倒不如说‘练评讲’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龙海平说。
文章来源;珠江时报;2010.09.2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