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评讲”教育:课后无作业真相

分类: 报道 |
南海区部分学校进行课堂改革,将课堂重心前移,学生作业量由此大幅减少
传统课堂是老师先教,学生学完知识点后,再做课后练习题以巩固和提高。2007年和顺一中开始进行课堂改革,采取学生先练,老师后教的模式。学生先练,是练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点题目,题目由学校老师命题。“严格来说,学校没有为学生布置巩固提高的课后作业,但有适量的课前作业,不过作业量比以前确实减少了。”校长周友乔介绍说。
“学生在上课前,就已经做完学校自编练习题,然后由老师随机抽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课堂开展以小组为单位。课堂上,各学习小组派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答案,再由学生讲评练习题。老师只是在学生点评不完整时,再作补充。学生能搞懂的问题,老师则少讲或尽量不讲。
据介绍,课前练习题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要在预习中解决学案的习题,“这就给学生预习有了明确的指引,很好地解决了以前学生预习中漫无目标的难点。”
记者在南海区许海中学、桂江一中了解到,这些学校也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后教的模式,不过各自的提法略有不同。
许海中学称之为生本高效课堂,而桂江一中则归纳为“练、评、讲、赛”教学模式。尽管如此,上述学校都是将课堂重心前移,在学生“先练”层面下功夫。
与传统集体备课不同的是,这些学校或以学习模块,或以学习单元划分,由各备课小组编写学生先练的学案。学案的命题要经过严格筛选程序。和顺一中英语老师李贵玉介绍说,命题工作是按各模块将任务分配到各个老师,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命题后,再经过备课组讨论,获得通过后还要备学校教研室审核,最后学案才能付印。
“新课堂模式是建立在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因此,老师要在知识点整合的过程中,根据知识梯度设置问题,让学生既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要在不断尝试错误中进步,养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桂江一中校长龙海平道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初衷。
与传统课堂不同之处,新模式“还政”于学生,也就是说,课堂上的“授课老师”是学生。记者在和顺一中、许海中学和桂江一中看到,课堂上学生上课气氛不亚于专业教师。
“归根到底,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让他成长的外部条件,这与新课标自主探究精神是吻合的。”许海中学校长黄永津说。
学生做小老师,能否达到老师的高度?桂江一中校长龙海平说,学生不需要达到老师的高度,因为老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讲评达不到高度的,正是老师课堂要解决的重点。
南海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表示,上述学校的课堂改革符合人才成长和教学规律,也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先练,自我评价,自我学习,相互促进,而且还发挥了老师的整体教学安排,重难点点拨的主导性。“这有西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精华,又有中国传统的教师主导性,很好地将东西方教育优点结合了起来。”禹飚说。
新课堂模式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成效。和顺一中、许海中学两所乡村中学,在质疑声中更上一层楼,近年来办学业绩有口皆碑。桂江一中更是将“练、评、讲、赛”深入到学校日常管理,除了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南海区前列,信息学、物理等学科竞赛成绩也开始“傲视群雄”。
尽管如此,各校负责人也谈到,目前这种改革还处于完善阶段。“新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提高了,不同的老师对新模式理解有差异,执行过程也略有不同,今后还需在老师培训方面下苦功。”许海中学校长黄永津说。
(记者 徐林清 通讯员 钟雄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