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练评讲”教育:绩优竞赛选手免交作业

(2023-04-22 18:44:54)
分类: 报道
                  “练评讲”教育:绩优竞赛选手免交作业

桂江一中高效课堂为特长生开设绿色学习通道

人物档案

姓名:黎才华
性别:男
就读学校南海区桂江一中
年级:初二级
威水史:全国第15届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一等奖

“练评讲”教育:绩优竞赛选手免交作业


记者 谭兼之 

        学习信息学不到3年,桂江一中初二级学生黎才华最近就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拿了一等奖,这位信息学后起之秀,一时在校园风头无二。

竞赛高手迟来先上岸 

        在南海,学生能在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拿到奖项,已经算不上是新闻了。不过,桂江一中初二级学生黎才华最近在全国第15届信息学奥林匹克比赛获一等奖,却赢来师生们的青睐,说他很牛!
        这次全国信息学奥赛,黎才华成绩虽然在南海区排名第二,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学校的江湖地位,因为对该校入行最晚的信息学学生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在很难得。
        黎才华来自普通家庭,小学就读于石(石肯)小学。当时很多同学在3年级就被选进学校信息学竞赛队,我是6年级才进入竞赛队的,起步足足晚了3年。黎才华告诉记者。
        第一次参加南海区信息学比赛,黎才华就夺得区一等奖,首战告捷让辅导老师大跌眼镜。更牛的是,读初一时,黎才华才出道第二年,就历经5轮淘汰赛,过关斩将,轻松晋级省赛。很不幸,那次只拿了省二等奖。事后黎才华对这次比赛成绩很不满意。
        一年后,黎才华卷土重来,参加第15届全国信息学奥赛。这次比赛有4道题,有要求编程序用计算机运算方程的,也有以公司选拔人才为背景,给出多重条件,用程序筛选优秀面试者的,也有细菌繁殖计算和人工智能的。黎才华回忆说。但这次黎才华以290分夺得一等奖,在南海区排第二。而这次全市超过250分的也只有4名。 

年级三甲不务正业 

        对这位在信息学竞赛迅速崛起的学生,桂江一中信息学辅导老师刘凤兰有这样的评价:黎才华基本功已经很扎实,现在他的信息学造诣已经达到高中生水平,虽然他在竞赛队里,智力不是最高的学生,但绝对是最勤奋的学生。
         黎才华不仅是信息学竞赛队的优良种子,也是生物、物理、数学、英语等学科竞赛队的优秀选手。他一天的时间安排得很满,中午从不休息,因为这是他信息学训练的时间,每天都是他最早回来。信息学竞赛队队友李子为告诉记者。李子为印象最深一次是,初一时黎才华意外扭伤了脚,但每天还坚持拄着拐杖回来训练。
        在外人眼里,黎才华整天忙于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是不务正业的学生。不过,黎才华的学习成绩在年级一直保持前3名,最差的一次排第10名。黎才华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
       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应付各类竞赛,其实是因为可以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我绝不拖到课后。黎才华说。他表示这得益于学校推行的练、评、讲、赛教学法。练、评、讲、赛打破了老师先讲,学生后练的传统做法,改为课堂上学生先练,学生练的是老师备课精心命好的题目,练完后,学生互评,最后老师讲疑难点。课堂练习就将课本知识查漏补缺,课后我就不用花太多精力在课本上,可以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说起这个,黎才华十分感谢学校。 

课后作业不用交 

        黎才华还有一项特权:很多科目课后作业不用交。原来,很多老师都专门为黎才华开绿灯,比如英语科,只要黎才华测验超过115分,作业可以不交。其他学科的老师对他也有类似的口头协议
       我妈妈是我学习成绩的第二道把关人,她说只要我学习成绩能保持在全级前20名,对我参加各类竞赛就不干预。没办法啦,为了自由,只有努力学习。黎才华说到他的特权,还不忘幽默一把。
        在忙碌中穿梭的黎才华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即使有闲暇,手头也是一本原汁原味的英文版小说,或者是一本研究生才学的计算机专著——《算法导论》。我喜欢挑战自我,遇到难题就反复地琢磨,再逐步消化,实在不懂,先搁置一段时间,随着以后学习的深入,难题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这是黎才华的学习心得。
        黎才华的未来求学梦想是进清华大学,继续在信息学领域发展。

  珠江时报记者 徐林清 通讯员 龙海平

 文章来源: 珠江时报  2010-1-18 15: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