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江一中校长龙海平的课堂改革之路
名师简介
龙海平,桂江一中校长,佛山市教研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南海区名校长。2006年,他的《全员目标管理的探索与感悟》获第二届泛珠三角中小学校长论坛三等奖。2007年被评为南海区教育教学科研先进个人,主持《中难度题型搭台训练教学研究》课题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评审二等奖。2009年他的《教育的城市化进程,农村学校该怎么做》获广东教育学会第七届校长论坛二等奖。

记者
谭谦之 摄
通常是学生怕老师,但南海区桂江一中却是老师怕学生;课堂上,传统做法是老师先讲学生后练,但桂江一中却是学生先练老师后讲。这是桂江一中校长龙海平的“练、评、讲、赛”和助教制度带来的新气象。桂江一中课堂改革以来,中考、信息学奥赛等成绩捷报频传。
成名之路
改革让村校出状元
来南海之前,龙海平是家乡教育局的教研室副主任,科研突出,在贵州省小有名气。1999年春节后,为寻求更大发展的龙海平,开始南下广东。
幸运的是,“身怀绝技”的龙海平,在南海两所学校试教政治课后,立即被录用了。“第一所学校在盐步,得知被录用后,我回到朋友的朋友家中拿行李,打算回家乡办相关手续时,适逢桂江一中校长探访朋友的朋友,当时桂江一中正缺政治老师,这位校长得知我是政治老师,提前安排我试教,也录用了。”这位校长求贤若渴,亲自跑教育相关部门帮龙海平办相关手续,深爱感动的他,最后选择了桂江一中。
一年后,龙海平参加竞岗,被提拔为桂江一中副校长,主管教学。此时,龙海平开始关注教学改革。
“在贵州搞教研时,我已经关注教学改革,当时教学改革谈得更多的是老师教学方法如何改,甚少提到学生要如何做。”龙海平来到桂江一中之后,结合“自我决定论”等相关理论和自身教学经验,开始对自创的“练、评、讲”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
所谓“练、评、讲”,就是打破了老师先讲,学生后练的传统教法,改为课堂上学生先练,而学生练的是老师备课精心准备好的题目,练完之后,学生互评,最后才是老师讲疑难点的教学模式。
2005年9月,龙海平在石石肯中学“掌门人”后,率先在该校初三级推行“练、评、讲”教学法。2006、2007连续两年,石石肯中学的中考成绩由原来桂城公办类学校排序较后跃居桂城公办类学校第三位,进入南海区前十名,期间,还出了一名南海区公办类学校中考状元梁海杰。3年后,梁海杰石门中学毕业后,也成为2009年的广东高考省化学类状元。
推行课改成绩斐然
龙海平的“练、评、讲”教学法开始引起了教育界关注。2007年9月,龙海平成为桂江一中的掌舵人,开始大刀阔斧推行课堂改革。
他的课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学生助教制度,全校推行并延伸到班会课。“学校学生机构有学生协会和助教协会两大块,学生协会主要执管学生后勤,助教协会则是执管日常教学和班会课,老师完全退居幕后。”龙海平说,“现在的学生可不得了,初一学生还有点害羞,两年磨练后,都变得很自信。”
该校初三学生邝子凌告诉记者:“以前是老师讲,我们听,现在是我们讲,老师听,而我们讲课的过程中,等于将知识点再次巩固,同时,为了自己的小组不扣分,学习成绩稍差的同学我们全组人都去帮他,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风貌,是以前没见过的。”
2009年桂江一中有9位教师入选南海区2009-2011年南海区名教师,成为南海初中学校之冠。2009年中考,桂江一中28位同学进入南海区前600名,名列南海区公办类学校第一。
此外,桂江一中在广东省信息学奥赛决赛和第14届全国信息学奥联赛也大获全胜,获团体成绩的广东省第一名;该校学生宋扬和伦宇辉、符汉杰分别在省决赛和联赛拔得头筹。
真知灼见
课堂需要固定“流程”
“我认为,像肯德基生产快餐那样,课堂也需要固定的工序流程。”龙海平说。
龙海平认为,教无定法的前提是“教而有法”。“这好比学武术,学套路时,就要‘教而有法’,学懂最基本的招式,然后向‘散打冠军’无招式灵活运用的境界提升,这才是‘教无定法’。”对中华武术颇有研究的龙海平这样解释。
因此龙海平十分强调要把学生的“练”放在课堂的首位。龙海平说:“学生为了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好,就要带着问题去深入研究课本知识,由此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随着自学能力提升,就能触类旁通,这时,老师所做的工作是,站在后面帮扶学生,学生能走多远,就让他走多远。”
课改首先要改习惯
龙海平的课改,在石石肯中学任职时,初三毕业班就已经推行,推翻保守策略;在桂江一中,则是全校推行。
“课堂改革,首先要改革一所学校的文化,也就是改变一种习惯,现在杜郎口、洋思的课改都很成功,为什么学的人那么多,成功的却不多呢,原因是这些学校的文化是不能复制的。”龙海平说,“所以,我从不主张搞试点,因为没有一盘棋的考虑,很难打破原来的文化习惯,建立新的文化习惯。”
但他的课改之路一点不轻松。“新的教学模式老师必须吃透课本,吃透课标,还要熟悉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熟知出题技巧和意图,才能命好每一道题,这比老师原来教参备课,工作强度高出好几倍。”龙海平说。所以改革初期,不少老师都吃过这种教学法的苦头,也引发不少人质疑,有人甚至戏称之“乱评讲”。
“后来,我就让学生给老师的命题打分,看他们能不能从老师的命题中得益,用群众的力量推动这次课改,所以现在老师都怕学生,逼着自己提升业务能力。”龙海平笑着说。
经历两年磨合,桂江一中的课改已经走上正轨,形成了独特的“练、评、讲、赛”习惯。“现在老师们都习惯了课改新模式,如果再让他们回到以前的方式,大部分老师都不愿意。这说明,新的文化习惯正有序地建立。”龙海平对此体会很深。
(记者
徐林清 通讯员 钟雄滨)
文章来源:http://dadao.net 珠江时报:2009-11-23
14: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