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垄故乡

(2025-10-09 14:24:45)
标签:

黑龙江大庆

王国良的诗

分类: 诗歌(原创)
半垄故乡
王国良

到了老家早市,什么都想买
萝卜,土豆,大白菜
最后只买了一捆大葱
放进后备箱,就装了半垄故乡

根须的泥土,叶管上的指纹
还散发着出生地的味道
让我想起母亲的干豆腐卷大葱
奶奶葱花爆油锅的浓香

那时,全家还是一块满月
父母正是中年,缺粮少米
就用野菜拌上大葱
再撒一把苞米面,就是人间美味

路上,我扯下几个葱叶
放进嘴里,把思念嚼出辣味
嚼出红眼圈的泪光

两位老人,早已带着各自的葱味
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年年,我还要把大葱从故乡
拉回来,清炒每一个日子




葱为媒:《半垄故乡》里的乡愁与生命回甘

文/龙 庆

 
    王国良的《半垄故乡》以一棵极寻常的“大葱”为抓手,将乡愁从宏大的“故乡”概念,拆解成可触、可嗅、可嚼的日常肌理,让绵长的思念有了具象的重量与温度。诗的开篇便充满生活质感——老家早市上对萝卜、土豆的犹豫,与最终选择一捆大葱的笃定,形成巧妙对比,而“放进后备箱,就装了半垄故乡”的落笔,瞬间将平凡的采购行为升华为情感的收纳,让“故乡”不再是遥远的地理符号,而是能被装进后备箱、带着泥土气息的实体,这份化大为小的笔触,恰是全诗最动人的精妙之处。
    大葱的意象始终贯穿全诗,成为勾连过去与现在、亲情与岁月的纽带。根须上的泥土、叶管上的指纹,是出生地的“味道密码”,瞬间唤醒母亲的干豆腐卷大葱、奶奶葱花爆锅的记忆——这些并非山珍海味的吃食,却因附着了亲人的温度,成为比任何美味都更深刻的味觉印记。诗人尤其擅长用朴素的细节还原岁月:“全家还是一块满月”的比喻,既写出家庭团圆的圆满,又暗含时光的皎洁;“缺油少米”时用野菜拌大葱、撒苞米面的日子,没有刻意渲染苦难,反而因“人间美味”的定义,让平凡岁月里的烟火气有了回甘,这份对过往的温柔回望,让亲情的分量在细节中愈发厚重。
    诗的情感在“路上嚼葱”的场景中达到高潮:“把思念嚼出辣味,嚼出红眼圈的泪光”,将无形的思念转化为舌尖的辣味与眼眶的泪光,味觉、触觉与情感的共鸣,让乡愁不再是抽象的抒情,而是带着生理感知的真实悸动。而当诗句转向“两位老人早已带着各自的葱味走进另一个世界”,“葱味”便成了亲情的余温,是奶奶和母亲留在世间的独特印记;即便亲人离去,诗人仍“年年把大葱从故乡拉回来,清炒每一个日子”,此时的大葱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连接生死、延续乡愁的精神载体——清炒的不仅是日子,更是对亲人的怀念、对故乡的眷恋,是将过往的温暖融入当下生活的一种生命姿态。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大葱”这一最朴素的物象,串联起故乡、亲情、岁月与生命,让乡愁既有泥土的质感,又有烟火的温度,更有穿越生死的深情。它让我们懂得,最深刻的思念往往藏在最平凡的日常里,一棵葱、一道菜、一段记忆,便能撑起对故乡与亲人的全部眷恋,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因这份眷恋而有了回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