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中医养生
(2014-01-27 14:18:39)
标签:
健康 |
春节来临之际,朋友们在享受家人团聚的同时,不要忘记注意节日期间的养生工作,其中以饮食、睡眠、慢性疾病等最为重要,各种各样的病症也都在节日期间爆发起来,因此与其节后治疗,不如节日养生。
春节养生的关健是饮食,中医在饮食保健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有的与现代医学相同,有的是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如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味性各有宜忌,合理运用不仅能治病,而且阴能转阳,阴足才能持久抗寒。春夏季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中生冷食物较多,阳气外溢,较易损伤,所以要养阳,还可达到保健和养生的目的。
中医传统主张认为,秋冬需养阴,春夏需养阳。因为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冬天多无事,需静养;养阴可降低新陈代谢,使储存大于消耗,对夏天的损失进行调整修补,储备能量等春夏消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与古代农业社会不一样,冬天不是静养休息,而是一年四季不停地忙于工作,参与竞争。所以,现代人喜欢秋冬补阳,抗寒、增强活力,而夏天多补阴,清热、降火。具体地说,人受到春夏秋冬四季气候、东南西北地理变化,以及生存条件状况、饮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这在饮食宜忌方面,同样也要综合考虑,因时因地制宜。饮食与营养对人类的健康影响重大,科学合理的饮食保健原则是人们必须懂得的一个重要内容。
节日饮食中,菜肴已经非常丰盛,蛋白质不会缺乏,质量也不差,此时最需要的是以淀粉为主的米面食品,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更忌暴饮暴食而损伤胃肠。至于饮酒尤其是大量饮酒时,常常会产生饱涨感,就再也吃不下饭了,其实这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另外喝酒的时间也最好放在晚上。因为人体肝脏中乙醇脱氢酶的活性有时间规律,中午时活性降低,晚上活性增加。因此,中午时喝酒乙醇不容易被代谢排掉,此时喝酒比晚上容易醉,对肝肾的损伤也较大。
过年时因与家人团聚话家常、打麻将,踏青访友因此熬夜是常有的事。古人常说的“因事通宵或至深夜忍困不眠”说的就是熬夜。现代社会人们的夜生活越来越丰富,熬夜就变成一种现代生活的一种现象,尤其是过节更是如此。然而,睡眠不足,尤其是晚上11 点至凌晨3 点不睡,或晚上玩白天睡觉,易使体内阳气上浮,出现各种“上火”表现。这时血气虚亏导致的肝火旺,使人夜难入眠,但还挺精神。这样越不睡越虚,肝火越旺,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肝胆相连,胆汁分泌受阻,所吃食物无法转化为造血材料,营养难以吸收。人体因熬夜导致肝胆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它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所以子、丑时前未入睡者,易生疾病由于血气能量可以用血义行式存于人体内,可以储存也可以透支。因此当我们有时不得不有一两天晚睡时,可以在过后的日子里早点睡,把不足的睡眠补回来。睡觉太晚是人生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这个原因所造成的疾病,除了补觉,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 由于血气枯竭,五脏六腑损伤这个阶段的人,连控制五脏六腑的能力都丧失了,发生的疾病往往是非常严重的,如各种癌症、肾衰、中风等。
慢性病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每天的自我能量供应不足,无论中医西医基本都没有特别有效治愈慢性病的手段,主要还是靠我们人体自身的调养生息。慢性病患者尤其是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按时复诊、吃药非常重要,在过节期间更应按医嘱照常服药,并加强病情监测,随时掌握病情,及时调整用药。
冬春季节,冷暖交替,又正值春运高峰,人员流动性较大,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勤洗手、戴口罩、文明咳嗽、常开窗通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是预防呼吸道疾患首要原则。对于缺血性心脏疾病病人还应养成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的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不洁、腐败变质食品和生食水产品,避免引起食物中毒进而损伤脾胃;还有糖尿病的病人,饮食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在饮食中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和正确选择食物又是第一要素,坚持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定餐,多饮水,限制饮酒。有痛风疾病的患者多吃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硬果、海藻等,每天应该喝水2000毫升至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出,还可降低尿酸浓度。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同时注意禁酒。
最后因春节是中国人难得的长假,合理的注意饮食,充足的睡眠,放鬆心情,出外注意安全,有慢性病的患者,要定时服药,才能渡过平安幸福2014年,在此我也祝大家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