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阳治冬病
(2013-06-14 10:13:19)
标签:
杂谈 |
近来因為大自然气候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的恶化,罹患呼吸道疾病和虛寒病的人群在这几年成倍数增加,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论,“冬病夏治”疗法是传统中医药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中医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人合一”,因此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利用这一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当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到达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往往阳气不足。中医将之概括为“六淫”。其中,寒为“六淫”之首,主指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寒邪入侵引发的疾病,其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或在冬季加重。“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部分虚寒妇科病、颈椎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所谓"将病之病"就是这种现在虽然未发,但却会在将来某个时候必发的疾病。那就要在未发之时,赶快去除其必发的条件或主因,或诱因。消除主因就是要改变体质,去除诱因就是要改变环境。
正确合理的“夏养”应该是选择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去除寒气的有利时机。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
“三伏”天时皮肤腠理开泄,机体代谢旺盛。“冬病夏治”调养的主要方法由中药外治调养(包括穴位敷贴、艾灸按摩等)、中药内服调养(包括食疗药膳、调补中药内服、中药膏方调养等)组成。此外还有有药液浸泡、穴位注射、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
“冬病夏治”对一些慢性病虽然疗效较好,但不是人人皆宜,例如对恶性肿瘤、强过敏体质、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就不适合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