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藏品】何国门(23x68.5)cm《好事多》
【藏主简介】朱青松,斋号“竹韵斋”“镂月裁云轩”“十万莲花堂”“龙馨书画院”等,自号“马教授家长工”“长工朱哥”,“新浪”有“镂月裁云的博客”,“微信公众号”有日记体杂谈《想哪儿说哪儿》。微信号13645347890。
【相关一二】癸卯年春节前几天,收到何国门先生一个邮件,是一件大红书法小品,字写得好,内容更好,还有比“好事多”更让人快活的事儿吗?
凡这种带有浓浓情谊的物件,我历来十分珍视珍惜,赶紧压箱底珍藏起来,想说几句以表纪念的话,无奈身体小恙,家里事儿多,以至迁延至今。
国门送我的《好事多》,与“微拍堂”常见的“小小品”大一些,特意量了一下,约在(23x68.5)cm左右,从尺幅到内容再到字体,都十分得体。
各位藏友一定注意了,“微拍堂”“快餐+超市”的推送风格,让店家不得不挖空心思挖掘“特色拍品”,“特色”之一就是名家制作的“小小化”。
关于“小小品”大行其道的合理化所在,早有谈及,不再赘述。倒是“小小品”的创作方向和内容把握,受国门启发,我想提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投放“微拍”市场的“小小品”,无论尺幅,还是形制,都与古人手札极其相似,创作者、推送者都应该顾及两点:突出手札意味,精选作品内容。
前些年石开先生做过一次“手札专题”,那批作品肯定已成经典,得了也就得了,再想已无可能。真正致力艺术创作与流传,很可以参照石开操作。
拉个“微拍名家”目录看一下,作品“小小化”的作者,大都对这种形制、形式研究不够,存在通常作品缩小制作的随手性,容量逼仄,怎能精彩?
特别关注“何国门小小品”有段时间了,他的内容选择、形制规模都有己意,而且注入很多新的元素,譬如生活化、口语化等,小马拉车载量恰好。
2023-02-16
22:32:47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