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要读一篇朱新建或关于朱新建的文章,没想罢,欲罢也不能。无论是读他的书、画、文,还是读大家对他的人及艺术的解读文字,都让人觉得无上快乐、快活。
正读一幅“大丰新建九十一年客在海上”所制《三友图》,右边款字含有他极其著名的斋号:“除了要吃饭其他就跟神仙一样斋主制”,石开先生据此有一联语,有意思!
我关注朱新建比较早,成批量购藏则是2004年前后的事儿,一开始最喜欢他的“美人图”,但纯是喜欢,没顾及市场,此后喜欢花鸟、山水,戏曲人物,都有牟利因素了。
和“中国书法超市”的几位“朱迷”藏家如“抱璞轩”抱兄等观点一样,我也觉得朱新建风格最成熟的时段当在2005年左右,标志性特点之一,则是款字的笔道变粗变厚。
观念的影响有时非常巨大,我性格又非常“执”,对“购藏成熟时段典型作品”的坚持,让我忽视或漠视了朱新建的早期作品,看得少,没有买,回头一想失却太多快活!
正在读的《三友图》,最感人的“绘画者个人的东西”,超长、特有滋味、极其著名的斋号之外,我又读出一点,若也被制陶制瓷家发现并关注了,或可医其板、俗之病。
细品《三友图》之“三友”:松、竹、梅,是不是极其巧妙、灵动、个人化?《三友图》是中国画最普通最普遍的题材,除了朱新建,还有谁能画出如此巧妙动人的物件?
2023-02-15
22:22:06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