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摘下墨镜”看袭人

(2020-11-03 13:53:37)
分类: 汉书下酒
想哪儿说哪儿---“摘下墨镜”看袭人

  最初接触《红楼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具体是一种什么环境,忘了,或说隐约有记忆,不甚明了,就不细究吧?
  但有一种印象很清晰,就是对“红楼人物”有定评,譬如贾母、王夫人、凤姐、宝钗,包括袭人,都是“反面人物”。
  说是很早接触了《红楼梦》,对,也不对,因为读不进去,忒琐碎,缺少故事情节,甚至没有刺激性。贾瑞?不解渴!
  至于宝黛之恋,倒也明白这是主线,但对“恋”没感觉,专门钻书里找“恋的细节”,有几句,太模棱,读不如不读。
  以上大都不是我自己读出的。有“导读”,人云亦云的,印在报上的,孩子懂什么?大人说了,书上印了,照单收了。
  这“照单全收”,看似“导读”,实是误导误读,潜移默化成读《红楼梦》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说早早戴了“墨镜”。
  譬如对袭人,就有“卧底”“密探”“告密者”之说。这些概念化言论,不仅坏了袭人形象,连带坏了众多“好人”。
  近半年一直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个别章节一听在听,因为与“定评”有悖,“颠覆”了这些年我对袭人的认识。
  蒋勋的观点当然也是“一家之言”,没有谁要求大家必须信。就我自己的感觉,我早就被蒋勋“俘虏”了,他的话我信!
  相信蒋勋解读,其实就是“摘下墨镜”重新关照“红楼人物”。如对宝玉身边袭人的再认识,那些吓人的定评都得推翻。
  “摘下墨镜”评袭人:细心。宝玉有她,真享不尽的福;懂事。家庭对错,全能压在心里;暖心,即便“告密”也暖心!
  一直向朋友和家人推荐《蒋勋细说红楼梦》,今天还推荐:认真听听,对理解《红楼梦》有好处,对过日子也有好处。

        2020-11-03 23:53:37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