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教授的店”的二维码,是个“微信公众号”地址,请放心扫码!)
不全因为年纪大,可能还因为老朱家当皇帝时间太长,对一些具体事儿,就懒得亲力亲为。譬如对微信二维码,我就特别小心,不再三再四问明白,绝对不敢点,更不敢扫。
家门口又贴一张“明白纸”,我急急出门,又折回来看,是一张地暖试压“明白纸”,上面也有一个付费二维码。我还没缴费,就想扫码,没敢,还是先让孩子给把把关吧。
先说五颜六色“明白纸”和千奇百怪“小广告”。小广告、明白纸可能真的方便人们生活,我没调查,不敢擅说。但与方便同时带给社会的是乱象,假、骗、坑、乱,都有。
我不崇洋媚外,只说一种现象。十几年前去日本,特意到人家的“背街小巷”走了走,看到的是有序和整洁,树长在门前花盆里,垃圾箱齐整光洁,没有明白纸和小广告。
日本人口密度比咱高很多,能把背街小巷管到那种程度,真值得我们好好学学。还有人家的火车站、汽车站管理,五分钟一趟车,快速,高效,像一张悄无声息人流的网。
我们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好像全省没达标的也就我等几个城市了,工作量很大,各种特色措施出台。说句不太体制内的话,与其创这城,哪有下功夫从根本上抓抓硬件?
每次见到爸妈,我都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信小广告,电梯内、家门上贴得横七竖八满满当当的明白纸、小广告,就当没有,不看也别传。幸亏爸妈不会玩微信,太好了。
自从进入退休快车道,看微信,听评书,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情。手机在手,广告来袭,每个广告几乎都附一个二维码,各种“请点”。常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我开始点。
似乎找到一些“点”或“不点”二维码的规律,如果要求填写微信密码、支付密码或其他只能自己知道的个人隐私,那就千万别点;如果只是个浏览网址,那就基本可点!
譬如“马教授的店”的二维码,就是人家“马教授家长工”的“微信公众号”,扫码看到的,是数千篇“想哪儿说哪儿”短文和书画图片,绝无各种附加。放心点就是了。
2020-10-12
23:32:2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