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直主张玩书画得练眼,眼高才玩得好,也才玩得起。玩得好好解释,玩得起得多说几句,不然会出异议,以为只是在说口袋里有无银子以及多少了。
书画等艺术品是最占银子的物件。一般人不玩,因为不懂,或不感兴趣,更多还是因为囊中羞涩。巨富之家也会玩不起,因为假货充斥,假货极其害人。
正因为艺术品市场屡屡爆出赝品假货案,而且假赝率不低,才要求玩家练眼,至少得借眼,看不明白绝不动手。动辄几百几千万的货,一次错,再难玩!
怎么练眼?作为票友,我觉得首先得多读书,尽可能多了解一些艺术品专业知识,包括纸、墨、装裱,甚至作假手段,心里亮堂才敢说话,也才敢伸手。
读书一定要读作者。艺术家太多,艺术品太多,最好多做个案研究,籍贯、家人、特点、癖好、友朋都了解,逮住蛤蟆攥出尿来,吃透一家再说下家。
读的功夫还有更重要一点,就是多读作者经典代表作。我的缺项之一是出不去门,读的大都是书籍,艺术品高低看图片看不明白,得大量读经典代表作!
读大家巨作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靠等不行,得走出去找,参加大型拍卖会、个展、回顾展等,朝着自己想收藏的目标尽可能积累感性理性多方面资料。
我的很局限的读,只能是读书,读图片,退而求其次也比不读强。即便这种碎片化学习,一样可以开阔眼界,增加见识,助益收藏,有时还能得到点拨。
前天转一篇介绍潘天寿绘画的微文,里面有一幅画很精彩,就转给一位朋友看,他对潘天寿有研究,见过很多精品巨制,能给我等票友讲些有意思的掌故。
朋友很快回话:这张潘天寿在我们博物馆里,是我们的馆藏品。不过这张图不是真迹,真迹从拍卖市场卖出以后市场上出现了不下十件仿制品,东西很假。
文前贴的这张潘天寿图片,是朋友特意转给我的作品原图。我仔细比对很多次,竟看不出原作和伪作的明显差别,这大概就是读原作与看图片的巨大不同。
还想提醒朋友们一句,自己手里收藏的好东西,尽量不要拿出来晒,咱不太经心的“抛头露面”,也许会给那些制假贩假的高手提供可乘之机,别找气生!
2020-10-02
23:58:2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