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市场一直冷着。这样也不错,可以有足够时间研究一些案例,成功的,失败的,都好好咂磨几个来回,静心等待市场回暖、攀升、火爆那一天再回来。会的,一定会的!
玩收藏,对“可能性”的揣摩很重要:收藏不能不关注市场,但不能跟风;收藏的风,一般是妖风;不跟风需要一些见识,如主见、见解,不然没法儿做;关键得有预见性!
为什么不能跟风?风本就不怎么好,除却春风,上得了央视“新闻联播”的风,你统计过多是什么风?在中国,艺术品炒作过分,太过分,细加推敲,跟风其实就是跟过分!
怎样避免跟风?这话不全对,得加些修饰,譬如“妖风”。市场体制讲求行情,行情就是风!不知外面世界,我们的世界,行情多有陷阱,譬如股市、邮市、以及房市等等。
不跟风,或说有自己做收藏的个性、特点,最根本、最关键,我觉得有两点。你得经心。干嘛得说嘛,何况是收藏?你得知道什么才是“好”,人云亦云跟屁虫肯定不行!
纵观全球,做艺术品收藏,而成气候、成大气候的典型个案,一个最重要的共性,就是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可能性研究透彻且抓得准、狠、久”!有一家是一家,概莫能外!
对收藏品可能性的研究,是个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最基本的,1,艺术家的人品、艺品及个性化程度;2,市场潜力及前景;3,已有的炒作及作品流布和藏家评价。等。
要么不做书画,要做或做了,对一系列“可能性”的研判或许就是胜负手。多少人眼馋刘益谦挣钱?多少人惊呼齐白石画价?那些暴利的根本无一不在看准了获利的可能性。
2019-10-09
22:36:43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