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字画有几大忌讳,其中之一就是只买“自己看得懂”。
很多年前吴振立老师来德州,说实话我当时真看不懂。到装裱店装裱,人家还加两倍收费,因为是“名家”,损毁风险大。当时于明诠还在德州,我俩几乎天天泡一起,他送我一件吴老师书《沧浪亭记》小手卷复印件,特别叮咛:用心看,看懂了也就进步了!
今年又有几位朋友跟我玩,和当年我的情况很像:喜欢,但没基础,不知怎么着手。我就像明诠教我一样,给他们讲吴振立《沧浪亭记》,讲仍然被很多人诟病着的朱新建《美人图》,讲着讲着,发现一条捷径:选定“争议名作”,强行进入,先把眼力长上来!
没有好为人师的毛病,因为我自己都还小学生着,很多更难懂的好东西我也纠结,不知怎么欣赏,更不敢花钱收藏。譬如“新今社”里朱乒女士的画,尤其那组“被杀猪刀祸祸过的女人体”,我能读出不俗、震撼,但又实在没勇气买几幅回来把玩。像当年毕加索?
做收藏的经验之谈,很重要一条就是收藏特色、个色,反过来讲就是“大路货”做不得收藏,除非你的考量就是折腾、贩卖。所谓“大路货”,也就是绝大多数人喜欢、叫好、争议小的作品。初做收藏的朋友,包括我自己,能否分辨什么是“大路货”,至关重要。
真想玩书画,我自己的感觉,第一,得有耐心,别急;第二,得会学习,读书,看名作,观察市场,一样不可或缺;第三,得敢动手,尤其敢于朝有争议的作者下手;第四,得交学费,收藏是个技术活,没有谁不曾湿过鞋,所以得有看错眼、花错钱的承受能力。
近几年书画市场多有沉浮,着力搜罗特色精品的方向性努力也就更加突出。应该做些统计,譬如被市场无情淘汰了的所谓名家都是谁?譬如虽有波动光芒依然闪烁且正奋力冲向巅峰的真正名家又是哪些?譬如经得住市场蹂躏的作品都有哪些品质和特点?等等。
这话题其实很难说明白。算作自我告诫:不买大路货,敢玩"看不懂"!
2018-05-11 08:28:2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