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课本有一篇《叶公好龙》,是古文选,那时我能背诵,觉得好玩。现在回想,这篇文章的思想意义更突出,或者还可当成“心理学”一个案例。
前些年艺术界鼓噪创新,一些稀奇古怪所谓“前卫作品”甚嚣尘上。艺评家尹吉男有一本书,书名忘了,里面有几件“原创”,譬如《交配》,两头盖满大红公章的巴克夏是主角。这东西好?据说好,轰动!
尹吉男例举的《交配》,据说是一种“批判”,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当时不便说,闷头琢磨出这种洋相来指桑骂槐。好在这作品是实物展示,看的是现场,没法收藏,不然那些叫好者立马被“叶公好龙”喽。
话说偏了。我的意思,既然是创作,既然要和市场接轨,那就尽量少玩《交配》。还有那件闻名全球的《尿壶》,偶尔发泄一下情绪也就算了,有病才会一搞再搞。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作,还得多画吉祥的画。
吉祥和甜俗不是一回事。吉祥是感受,甜俗是格调。同样画美人儿,或者画春宫,朱爷画得有趣,老五画得松活,但绝不淫荡,感官不至有感。在他们笔下,那么有争议的题材,被幻化得情趣盎然一派生机。
创新的话总有人在说,但怎么创新,创新到什么程度,必得有自己的审慎考量,除非真不想市场,不想地位,不想被认可,下决心百年几百年以后再伟大!如果还想这些俗事,就一定会成为魂魄出窍的叶公。
我喜欢买卖金石书画,着力点似乎还有些前瞻性,偶尔醉了说话,或者还有不少“好龙”言语。但在骨子里我还是特俗,有意无意常在前瞻和市场间徘徊,这徘徊最终一定会遂了市场的愿。没办法,谅解吧。
杂七杂八说以上的话,是提醒自己,也是奉劝朋友,不管创新呼声多高,咱创作、收藏、买卖的着眼点,一定选在“吉祥如意”上。那些神制作、新思维,还是请国家级博物馆去对付吧,咱下功夫挣钱要紧!
2018-05-10 22:48:43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