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的感染力在哪里?大致有三种情况。
范宽、李成等古代大师,以宏伟、阔达胜。在这些巨人的不朽巨著面前,人们感觉的是鸿蒙、辽阔,让人叹服造化之伟大,匍匐于天地玄黄脚下。当代山水画家很多学范宽、李成,有些还学得不错。我想问的是,画这些东西,摹这些东西时,你感动了吗?敬服、敬畏,与感动、膜拜,还有很大距离,只有满含热泪时,才会吃进去,融进去,才会得到并提高。
昨晚睡得晚,琢磨书画俗甜。突然想听歌,听那首儿童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微信朋友圈找,不到五分钟,十多位朋友发来链接。好友于明诠曾有一件竖幅书法作品写这词,是写给济南哪个少先队组织的,还有段趣事在里面。这歌我从小爱听,现在更爱听,但很少一个人听,会流泪。泪水涟涟中,怀念那个时代,感到揪心。就一首歌,因为它真,有寄托,就能让我这老人泣不成声,这就是艺术感人的力量。
我喜欢金石书画,身边朋友便多是艺术家或收藏家,称不上“家”,至少也是“艺术玩家”。和这些“家”或“玩家”玩,有时让我觉得累,因为他们太“执”,给自己树了要范宽李成的目标,太在乎得失、评价,越在乎越跑偏,到不会做人程度。我是局外人,顶多算票友,所以看得简单:点、线、面、墨色、构图到位,就考虑怎么感人,得!最感人靠什么?抓心。你的心被自己抓了吗?自己先被抓才能去抓人。就这么简单。
得把自己搞哭。这是我听《让我们荡起双桨》突然想到的命题。艺术家是否成功,唯一标准,就是作品能否感人。真正伟大的艺术,会让人哭,会让人笑,会让人疯癫,总之是能触动读者心底某个部位,让他们(她们)情不能抑。别过多考虑范宽、李成,水到渠成,水不到想又何用?最基本的功夫,把自己一腔热血注进去,面对自己一条线、一点墨、一个画面,自己先能感动,感动得眼发潮,手发抖,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2016-02-19 07:32:4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