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抄”字有学问

(2015-12-04 07:28:11)
分类: 呆人呆话

想哪儿说哪儿---“抄”字有学问
  书画家借鉴、吸收古人、今人长处,按说不应该是问题。可这几年下来,却不时听一些议论、讥刺、甚至谩骂的话,说谁谁哪点抄谁了,哪点学谁了,哪点偷谁了,等等。乍听似乎还有些道理,再吹胡子瞪眼一渲染,这抄、学、偷,似乎还真就成了问题。

  如何看待、对待抄、学、偷?我有我的“歪理”,说给朋友,也说给自己,我觉得这点如果不厘清,对书画收藏和鉴赏影响巨大,观念错误,态度暧昧,甚至都没法正常、健康、快乐地去做收藏和鉴赏的事儿。我只说我的看法和想法,没有教化的意思。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素质,就是善于学习和吸收,把外人一些经验、营养拿来,咀嚼、反刍、消化,再加入一己品格、习性、烙印,养成自己血液、骨骼、灵魂,才会成为有个性、有品位、有作为的艺术家。没这素质,绝对不成!

  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素质,就是善于发现和解读,在成千上万书画家中遴选目标,优中择优,透视、品味、把玩他们哪怕一丝独特的好味道。这味道可能吸收了别人,但一定得有一己,别人与一己水乳交融,才是收藏家喜欢的味道。

  所以我说,对艺术家有选择的学习、借鉴、拿来,采取讥刺、谩骂态度,只能说还没入鉴赏的门,更别说懂收藏了。所谓抄、学、偷,其实就是临古、入古,或者也学近人、今人,只要好,二王能学,朱爷能学,谁都能学,这不是毛病,反是优点。

  王献之学他爹,开始也可叫抄,抄着抄着抄出自己了,就成了“二王”。齐白石抄八大,抄吴昌硕;王镛抄汉砖,抄魏晋;罗伏生抄朱爷,抄梵高;等等,不抄而能成大家的大家,几乎没有。抄,而能吸收、融合,最终成就自己,这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2015-12-04 23:52:17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