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新人作品,是我多年玩书画的经验。有朋友劝我,要么不玩儿,要么玩精,玩儿这些刚出道,甚至没出道的作者,风险太大,也没意思。感谢朋友的话,我知道他们都是好意,好心让我走得更顺畅些。但不得不说,朋友其实真的不懂我的心。
前天夜里游走超市拍卖,见“村里人”在拍天津石双樑大印,印文吉利,边款考究,价格也不高。老市长、老主任去宁津看廷雷,我们几个老兵陪同,好久不见,酒喝得多且急,很快醉了。醉意朦胧,快意玩耍,一声断喝:各加一手。手到擒来!
石双樑,几年前就有接触,给我题过斋号,还买了他几方小印,从时间上讲,不算“新人”。最近这兄弟挺火,入了“西泠印社”,不少藏家代理,超市拍卖几乎每天都有拍件。火归火,从收藏角度,我还是把这兄弟列为“新人”。
代理的朋友夸双梁,说他“西泠新贵”,没错,新入会,还得奖,新贵无疑;说他“铁笔快刀”,“铁笔”没错,木头刀也刻不了石头。“快刀”,说他刻印快?没见过,不敢说。我见过朱培尔刻印,那是真的“快刀”,飞沙走石,瞬间已成。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玩“新人”。很多被人仰视的名家、大家,前推二十年左右,也大都是“新人”。收藏的魅力之一,就是玩着玩着成事儿了,玩着玩着挣钱了,想不致富都难。还有,我要有花不完的银子,肯定也会去琢磨《万山红遍》。
“新人”好玩儿,除价格便宜拿得起、不多小钱就能多买几个玩儿、潜力大过名家外,还有一点,就是好交流,有什么事儿,电话、微信都能说,咱不拘束,他也不装逼。所以我主张,趁他们还“新人着”抓紧玩儿,成气候装逼了,得,不玩了!
2015-11-22 07:22:3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