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老家在农村。直到读高中,才跟爸爸进县城,算是离开农村。
回头想,县城算城市吗?那时县城很小,早晨被爸爸喊醒跑步,还没怎么跑,就进了庄稼地。满目小麦或玉米,郁郁葱葱着,有一股甜甜、青青的草的香味,糯糯的,扑鼻。这种田园景色,如今难得一见,算是享受了。
今天制图,见“老瓜”一幅《草铺横塘六七里,笛弄晚风三两声》,一株玉米秸,一个玉米穗,一只小螳螂,三五小鸡雏,活脱农家生计,让我立马想家了。“老瓜”现居厦门,职业画家,日子过得快活。好像老家在山里,山里也有玉米?
农村家里活计,秋后种麦,收麦之后种玉米,栽地瓜,穿种绿豆。地头种菜豆角、茄子、大葱,也有种黄瓜、番瓜、番茄、尖辣椒的,人均一二亩地,地里所出,足够养家糊口,或者还能换点针头线脑。所以土地是个好玩意儿,养人。
04年前后,班子分工实行abcde制,a抓总,a不在,b顶上,依次类推。我前边a,是庆华书记,后边cde,是三位镇街书记。我这b角有些尴尬,也就逢节气到镇街一转,讲讲话,上上镜,算是阶段性工作。这b角,我做近五年,真舒服!
玉米长穗时节,一早一晚,我常去地里转,不带司机,不告诉镇街,也没有具体意向,就是到地里看看,地头一坐,听玉米拔节的声响,闻庄稼好闻的气息。有时一高兴,我会趴在地头儿,顺着玉米间隙,看地中央有什么。这时,你猜我想什么?
读初中时,有两部小说,让我至今难忘。一部《平原枪声》,一部《敌后武工队》,都是打鬼子的。武工队和夜袭队较量,有好几次就是在玉米地里,那场面写绝了,让我等半大小子,没少去玉米地里疯玩。可惜现在合理密植,孩子们钻不进玉米地了。
生产队时,外村的花生地,一般会挨着我们村玉米地。玉米秸泛黄时,花生也结果了。村里孩子们会从玉米地里匍匐过去,声东击西,围点打援,各种战法演练,都是为了弄点花生回来打牙祭。那种花样不断翻新的调皮啊,现在想起还幸福得要命!
“老瓜”一幅2尺小画,让我凝神回忆好多往事。什么叫好画?有寄托,有感情,让人幸福、快乐,就是我眼里的好画。我喜欢“老瓜”、罗伏生等,大概全有这心思。如今画家多,比武动脑筋。建议一点,千万别画空洞了。这很重要。
2015-05-03 07:34:08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