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样的画更值得玩味,这是个议论不休的话题。
我注意过三种现象。第一,国家级别的展赛导向精细化,画得越细致,越逼真,入选、入展、获奖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二,各地画廊在买在卖物件,除非有朱爷这类地震般突发热潮,一般也都抢手精细化作品,越画得乱真越吃香;第三,民间为挣钱而举办的各种“个展”,到场观众啧啧称赞,也大都是“画得真好,和真的似的”!
与之相反,我还注意过三种现象。第一,骨子里有范儿,逸气扑面,特立独行,天生就是一副名家气派;第二,天资并不出众,对艺术有一种痴迷,乐于甘于为艺术驱使,有幸又投了名师,一样能卓然成家;第三,也有艺术特长,但爱讨巧,功夫没到数,直奔热点、卖点,到头来东施效颦什么不是。艺术家大体概就这三种情况吧。
收藏家可以是买卖人,买卖人很难成收藏家。收藏家因为收藏才买卖,买卖人为了挣钱才收藏,着眼点、落脚点的差别让二者很难重合;买卖人收藏挣钱物件,不挣钱就不关注;收藏家关注文化、历史和技术,不挣钱也视同珍宝;一样做艺术的人,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呢?自身原因之外,就因世界上还有买卖人和收藏家这两类与艺术有关的人。
我是买卖人,还是收藏家?我既不是买卖人,也不是收藏家,但有时却试着想把买卖人和收藏家捏一起,做一个既是买卖人又是收藏家的人。几十年下来,我知道这几乎不可能。没买卖时,我喜欢收藏,但买不起堪可收藏的物件。后来试着买卖,逐渐有了些钱,再买东西就挥不走谋利的念想。当然人们也恭维我是收藏家,几斤几两我自己知道。
收藏和买卖两种心思,折磨着有收藏心的买卖人,也折磨着为收藏而买卖的收藏家。收藏家我做不来了,充其量还能做一个注重收藏的小书画贩子。给自己定好位之后,我考虑三件事。第一,怎么挣钱;第二,买谁挣钱;第三,挣来的钱收藏谁。尽管铜臭气浓了些,我一直咬牙这么坚持着,倒是钱挣着,画藏着,还交很多好朋友,真好!
2015-01-23 07:21:5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