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百姓说话办事儿,处处算计兜里子儿有多少。多么想也土豪一把,拿票子当手纸,想哪儿扔哪儿扔!每爆出一个“天价”,为买家喝彩之余,总还有捏把汗的感受。
今年朱新建异常火爆,各种拍卖几乎都设“朱新建专场”,专场过后,其他一般冷场。有人调侃说,别看土豪们揣了大把银子,可人家那是专门奔朱爷来的!
朱爷火,在意料之中。但如此火,始料不及。以后会火到什么程度?不敢预测。我知足,手里有几件玩着,不敢再有奢望。不敢赴拍卖现场,有怕把控不住自己的担心。
朋友们热火朝天玩着,我开始悄悄转移视线,老百姓总结得形象: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我的视线,在锅里。书画铺天盖地,不能都捞来嚼,要捞就捞锅里的。
锅里的,有两种。第一,基本熟了,可以下手往自己碗里盛了;第二,入锅了,加加火儿,很快也能熟。锅外的,就一种,即使扔锅里,咋煮也煮不烂。
我不想说锅外的,太多,说不过来,也不能说,说了找抽。说锅里的,也只是举举例子,从我个人观察角度,指导我自己今后如何下笊篱。朋友们可参考,仅供参考。
基本可以往碗里盛,吃了不至拉稀跑肚的人选:画家我选了刘二刚、于水;书家我选了于明诠、尹海龙。其实早在前年下半年,我已经着手买他们作品了。
我话说得实在,而且用了“跑肚拉稀”的粗话,但没有调侃或揶揄的意思。在满大街跑“著名”的当下,真能当得不让买家“跑肚拉稀”,已经着实不易,知足吧!
我半夜不睡说醉话,重点是想说“已经入锅,加火要熟”的一类。费尽心机,选了很久,我选择了以下几位:吕三、老五、老瓜、陈彦舟、清谷、执白等。
这几位原来我都不认识。三五瓜舟、清谷、执白迅速走红,幕后最大的“推手”,是网络。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透明了艺坛,网络著名了草根儿!网络让我认识了他们!
我用最通俗的话说艺术,有一个认知:他们具有成为一流高手的全部要素,已经“入锅”,初具规模!也有一个期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咬牙坚持,淬火必熟!
一个基本常识,大家耳熟能详,却又常常忽略:长江后浪推前浪。名家巨匠,也经过下锅待煮、入锅淬火的艰苦磨练。当下后生,一样会坚定走来,名震天下。
不管冒险,还是稳妥,我把我的书画投入分成两块。一块抓名家,一块抓后生。红透天下的名家,我量力抓;潜质已显的后生,我倒要留出足够资金认真抓一抓!
2014-06-24 07:01:49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