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百姓很多话说得直白,但道理却在那儿摆着。譬如“干啥烦啥”,说得多地道。没上大学时,大家都盼着到大学读书。真进了大学校门,新鲜几个月,又恨不能马上毕业挣钱。终于毕业了,求爷爷告奶奶谋了差事,没干几天,就又这山望着那山高,想跳槽。老百姓话能说到人骨头里去,不听绝对不行。
现身说法。我挤进大学,半年烦了。琢磨恋爱,苦盼毕业。毕业先当教员,当天就不安心。托人犯撬进市政府,登时感觉把自己卖了。苦争苦熬晋职了,又觉权力不够大,说了不算数,还有小人算计。不好再跳槽了啊,身在曹营兼找外快吧,于是着意收藏。累了厌了倦了,找几位朱爷“美人儿”一赏,给个联合国副秘书长,咱也不眨眼珠子!
孩子毕业干什么?靠谱的路数,子承父业,进机关,熬官职,端铁饭碗!我比较另类,衙门的活儿,不愿让孩子接着干,路太窄,禁忌又多,何苦受这委屈?做老人的失败,很多就在以老爹之心度孩子之腹,孩子大了,有了自己心思,实在不必老人挂心!可咱还揪着心替孩子打算,殊不知那感天地泣鬼神的拳拳之心,或许会误了孩子前程呢。
自从做上收藏,就有一种认知:这活儿体面,文气,不少挣钱,完全可以支撑家庭收入。网络普及之前,还得上门推销,没关系不好出手。现在网络进万家,淘宝、彩信、微信、微博,渠道多多,轻松家中坐,信息传九州,连上门介绍都可忽略!于是想传下去,引导孩子接着做收藏,有啥不妥?跟孩子商量,被一口回绝,人家有打算了。
关于收藏,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邮市、股市一落千丈,楼市似乎也不稳当,于是一些“热钱”开始转移投向收藏界;“热钱”投入,人们只顾欣喜市场“火爆”了,却对相与而来的“炒作”风险估计不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收藏界,对收藏本该具有的散淡、清心、雅致冲击巨大;浮躁、泡沫、幻象,一如当年股市,极大迷离人的思维。
我搞收藏,开始纯是爱好。后来为吃好喝好,就开始买买卖卖。现在更多还是爱好,偶尔也换换钱,买房子买车没钱哪行?按规定机关人员不让经商。这规定不行。机关人员尤其党政干部,日子过得普遍好于百姓,钱的来路就是问题。日子好于百姓,钱路对,老百姓不会骂;来路不对,岂能不骂?所以业余时间干点副业,应该支持,加强管理就是。
当下的收藏,我提醒自己三点。第一,千万别被裹挟!朱爷好,不用说了。即便如此也要适可而止,别被热浪熏昏了头脑;第二,千万别金钱化!还是闲散着、淡定着、优雅着、羽扇纶巾着玩,钱来不拒,没钱不急!第三,千万别简单化!收藏这潭水,绝对深过股市、邮市,在这行当混,没两把刷子,还是小心些好。钱不好挣,时刻记住!
2014-06-22 22:36:24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