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一直在外,济南、杭州、北京。原来还想去上海,碍于没有实在线索,临行又作罢,直接来首都了。
不怕授人以柄,我到外地,工作之余,总有一种愿望,譬如到济南,就想见见于明诠;去苏州,就想看看华人德。这次到杭州,想好去见鲍贤伦的,临上飞机,还专门向明诠兄要了鲍先生手机,要打他旗号去拜访的,无奈工作进展不顺,也就取消了工作之外的额外之行。
在济南,我还去了齐香斋,专门看了魏老作品,此外,下意识地关注了杨象宪作品。杨先生作品我有,扇面、横幅、三裁,大概有十几件。不知怎么,特别看了半天杨先生扇面,还问了价,尽管没买,却也下了要买的决心。
早在十几年前,我就买过杨象宪,手中存货,大都是那时候留下的。买杨象宪,先是朋友推荐,后是确实喜欢。喜欢什么?喜欢他纯正的用墨和用线。一幅墨牡丹,不施粉黛,却风姿绰约,让我如痴如醉。他姿态诡异的鸟儿,是他自己的“语言”?每每读他的画,都诧异那鸟儿的神态,真逗!
书画界,一如尘世,该有的平淡,难免的浮躁,一样也不会少。身处当下,而能潜心学问,有板有眼,力行不辍的,我佩服三位老先生,一是太原王朝瑞;二是南京吴振立;三是曲阜杨象宪。面对浮躁之风,还能有夫子气,学问心,不激不厉,我行我素,真是令人佩服啊。
人说杨象宪的画太平,没有波澜,很难成为大师级人物。但我还是喜欢,见到好的,想买;手里存的,不卖。可惜无福拜见,也从没见老先生挥毫泼墨,哪怕视频,也无缘得见。心里常想,传统笔墨象杨象宪,真该拍了视频,推广开去,让无知的浮躁,静下心来。
晚上接待回来,打开电脑,醉意朦胧中,一连串的提示音在响,都是问杨象宪作品价格的。正纳闷,龙吟斋东海兄来电,说杨先生过世了。原来如此。收藏的机缘很多,收过世名家,也是机缘之一。去年魏老过世,原本价格平平的魏老,一年内翻了几番。现在杨先生也走了,让爱好杨先生艺术的人们,赶快收一阵子精品,有啥不好?
我的杨象宪,不卖了!
祝福先生,一路走好!
2011-3-20
22:27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