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欢金石书画,先是剪报,见了好的图片就剪下来,小心翼翼贴在自己本子上,得闲就看看。那份陶醉,小朋友们想不到,也不理解。直到今天,已经50岁左右的小学同学偶有聚会,知我还在迷恋书画,仍不解,眼光怪怪地看我,象看一个异类。
后来工作了,在党校教书,一年三周课,其他时间玩儿。玩儿腻了,要练字,又舍不得买宣纸,好像也不知道有宣纸。就写报纸,偶尔写稿纸,一写一大叠,随手一扔,满校院跑“作品”。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间真该临临帖,可惜了。
1990年以后,同事于明诠开始获奖,先是新人展入选,接着楹联展入展,随后不得了,连拿三届“中青展”一等奖!那时我们年轻,没别的心思,他写我看,叫好,可又真不知道为什么好。在这懵懂的叫好中,我和书画的不解之缘,开始了。
真正意义的收藏,先是跟老领导进京,公事忙完,随领导拜访米南阳、齐自来、马泉,我是秘书,人家看我勤谨,每次都送我件小品。后来眀诠介绍我认识华人德、吴振立、丛文俊,就又伺候他们,跑腿打下手,也有收获。再后来渐次买点,但不卖,近十年。
2005年我比较闲,工作分工少,又是abcdef负责制,不愿争权,退而求其次,就开了网店,叫“竹韵斋”。挥舞“一指禅”操练,没几天,发现那些小玩意儿,还有自己玩了十几年的藏品,竟然可以换钱!于是一发不可收,直到今天,乐此不疲。
收藏书画,现在有了点小成绩,大大小小有几百件了。网上销售,似乎也有了点小名气,很多朋友和店家愿意和我交流,我喜欢谁了收藏谁了,朋友们愿意跟着走。今年我喜欢老五吕三清谷老瓜和陈彦舟,还真就拉动了市场,红火!
原来不怎么喜欢书画的朋友,见别人发了老五吕三清谷老瓜陈彦舟的财,也开始喜欢,而且开店专卖。经我介绍来超市,开店省2000元,而且老齐还给特别照顾,这样跻身超市专卖的店家,到目前快有20家了吧?没仔细算。
才入此道的朋友会问一些问题,朋友嘛,咱知道的,毫无保留告诉人家;咱不知道的,推荐人家去找高手。常识性的问题不说了,觉得有一个问题得说说,不然朋友会走弯路,甚至会吃亏。
我想说的问题,心里咂磨很久,今天终于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词:节奏。收藏还有节奏?有。一直这么玩着走,没感觉到,现在朋友问了,感觉出来了。收藏的节奏,我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三点。
第一,初入此道,重在学习,别急火火进件。有朋友说,纯粹业余爱好,可以玩儿着来,人家就是来挣钱的,能行?我说,不管做什么,不掌握基本技能,都会走弯路碰钉子。书画这汪水儿,深!还是慢节奏进入好。
第二,开店买卖,重在深度,别急火火出件。今天进作品,第二天开卖,三天没人问,心虚;一周没人买,急了;半月卖不出,火上房!这感觉不对。书画一挣时间钱;二挣水平钱。再好的玩意儿也得放,今年卖三五年前的,依次类推,钱就在这时间深度里。
第三,作者选择,重在新奇。别迷信名家,再厉害角色,也是从草根成长起来;别小看草根,默默无闻小角色,一旦横空出世,光焰或许就能盖过名家大腕儿。关键得有特点,手下活儿好。老五吕三清谷老瓜陈彦舟,还不说明问题?
2013-11-11 13:13:25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