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大白菜的年代

(2013-09-03 07:33:28)
标签:

杂谈

分类: 看图说话

想哪儿说哪儿---大白菜的年代
  近得“坡子”吕三阔笔写意花鸟小品12帧,笔精墨妙,颇多趣味。其中一帧《山中滋味》,满幅构图,画大白菜、白萝卜各一,白菜鲜嫩、萝卜脆生,如已在口,满嘴生津,真绝佳下酒物也!萝卜、大白菜,是居家过日子常用之物,也是这星那级高档宾馆最佳配菜。到菜市买菜,常听人说,吃肉吃多了,这病那病都来了,还是吃点青菜好,尤其萝卜白菜,最养人。偷觑说话人脸色,很真诚,不像“猪皮擦嘴”模样。时代真的变了!

  我上大学,是在1984年代。穿一身中山装,乘一辆刚刚卸了白灰的卡车,爸爸送我和另一位同学上路了。一路风尘到学校,报到时,高年级女生都抿嘴儿笑,闹得咱怪不好意思,还以为人家看上咱小伙儿了,这也忒快了吧,人刚到,还没找着宿舍呢!到宿舍,卸了被窝,找厕所,找盥洗室,对着镜子一看,自己也笑了,笑得肚子疼!知道那高年级女娃为啥抿嘴儿了,原来咱那头发经风一吹,再顺便滋润点白灰,早已经“怒发冲冠”了,直愣愣竖着的“白发”,谁看了能不笑?

  那时候的孩子,很多报考师范类院校,并不是热爱教育,而是国家对这类学校有政策,学生每月有补助,发菜票饭票给大家。我读师范,不是扑政策去的,分数低了点,报师范定向类,还可另加20分。别小看这20分,山东孩子多,教育狠,这20分能把孩子逼疯。回头想大学生活,最深刻印象之一,是吃不饱,老想吃东西。农村来的孩子过得更苦,几乎天天吃炒白菜,或辣豆芽,总之捡最便宜的菜吃。我条件稍好,又有女朋友剩给我的菜票,所以爱吃排骨,每顿两份,吃得同学们眼直。

  1988年我到党校当老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为每月那点工资犯愁。下霜之后,开始有农民拉着整车白菜卖,老师们都会买一些过冬吃,好像还得凭票,没票是不能买的。89年到91年,我到乐陵挂职,爱人正怀孩子。难为她吃了一冬天大白菜,都快把自己吃成大白菜了。挂职补助每月20块钱,我一点不舍得花,给她买了两筐绿皮橘子,是骑自行车到二十里地外的批发市场买来的。那时我最想吃肉,也最想给家里买点肉,但是不行,我们那点工资好像只够吃大白菜的。

  艺术家画大白菜,取其清白素净之意。我也喜欢这种题材作品,不仅买了吕三的,还买过老五的、陈彦舟的。每次打开来看,确实觉得挺开心。但开心的同时,我又常常回忆过去的苦日子。现在人们提倡吃青菜,那时我们也就只有青菜可吃。大白菜美好寓意之外的实用意义,我只觉得清苦。所以感谢我们这时代吧,这时代把青菜变成了讲究,把大白菜讲出了诗意。

  读吕三《山中滋味》,不期然读出了另类滋味。哈哈。

 

                     2013-09-03 07:33:28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