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陈震生,而用了“邂逅”,不为别的,是因为实在就是“邂逅”。
陈震生,好象诗书画印都有两把刷子,尤其是画,非常有两把刷子。
我一直纳闷,既然学过画,画画干嘛那么“叫劲”,非画那么简单且土气的人物?
读《画语者》,里面有韩羽,有关良;有于明诠,有朱新建;有尹海龙,也有陈震生。于是,对此书,就特别“加”了几撇“青眼”。觉得,被世俗那么“白眼”的几位,能入《画语者》眼,说明《画语者》,不俗,值得一读!
最早拥有陈震生,是因参与了“中国书法超市”拍卖。烟台“芝罘画舫”,先后拿几件陈画0起,抱了“捧场”的心,随意加价,却就中了!于是,就有了陈画,也有了解读陈画的心。
就在前几天,“旭日堂”张孝玉兄来信,说陈震生要到安徽做画,顺便可以写几张“斋号”,因是老朋友,问我要不要。我对斋号,情有独衷,机缘巧合,价钱适中,一定要请几件的。再加孝玉热心,不要,说不过道理。
算起来,“邂逅”陈震生,参与“芝罘画舫”拍卖,是第一次;应“旭日堂”之请题写“斋号”,是第二次。两次“邂逅”,纯粹就是觉得“好玩”,拍了就拍了,题了就题了,发自内心的,就是“好玩”,此外绝无其他奢望。
昨天收到陈题斋号,“镂月裁云轩”和“十万莲花堂”之外,还有一“寿”字,都极精美,看后高兴,就想写几句纪念的话。于是查找陈先生资料,又搜到几帧小画,仍然是那风格,那套路,包括画的“题款”,也还是那淡淡的不露声色的“禅诗”。
陈震生诗书画印,可以看作“流行”一路。他的诗,是性情的,看似随意,却有哲理在;他的书,是“打”出“套路”的,风神绰约,散淡其表,骨子里,却“紧”得很,自己给自己,下了“紧箍”的;他的画,人物简单,构图简单,大片留白处,会有一首“打油诗”,懒散散往那儿一搁,越读却越有味道;他的印,好象见得不多,就不评论了。

喜欢陈震生,实在是因为,他的作品有一种“趣味”在。就象朱新建,那么松松垮垮的线条,那么简简单单的画面,却能迷倒“粉丝”一片。为什么?因为他的心,是“活”的。所以他的“线”,他的“趣”,他的“意象”,都是活的,可以让人流泪的。
不自觉间,好象喜欢上陈了。但喜欢,并不是全盘接受。建议陈先生,在笔墨的构成上,再繁复一二,增加“骨子”里的深度。如此坚持数年,再走出来时,则画面语言,会更生动,也更有穿透力。
陈兄以为如何?
2011-3-26
14:37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