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山会海”,在中国几成顽症。公仆们累啊,累得皓首赤目,恶梦连连;公仆们急啊,急得手足失措,言语失据。但是,任你何人,都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否定公仆们的敬业精神,否定公仆们的创业热情,否定公仆们的拳拳之心。
高度评价之余,任你何许人也,亦不能瞒天过海、痴人说梦,把这“文山会海”,说成是什么高明的工作方法,救世的灵丹妙药。你只能先喟然一声长叹,后幽幽地说---幸亏会议仅仅是会议!
几个回合下来,然而但是之后,觉得再细加雕琢铺垫一番,似乎更显稳妥。用句近几年已经被人们用滥了的话讲,“文山会海”,非得采取“综合性系统工程”治理措施,否则难收其效。
试想,现如今,正在台上的大小公仆,哪一位不是“从娃娃抓起”的,哪一位不是苦挣苦熬,在经受了无数次各级别多种样会议洗礼后,才终于“熬成婆”,并开始以同样的方式洗礼别人的?此无他,不得不如此耳。
也正是在这无可如何的境况下,备受“洗礼”的人们,不知不觉中,又从老一代公仆的手里,接过了那根令人生厌的“棒子”,再传下去。如若有人烦了、厌了、不想接了,那就来一段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就是这盏“红灯”,以前你爷爷举着它,现在你爸爸举着它,“红灯”是咱们穷人的传家宝啊!在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氛围中,“小铁梅”就只能“红灯高举闪闪亮,照我爹爹打豺狼,祖祖辈辈打下去,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了。
“好了,不用兜圈子了”,咱们言归正传。“文山会海”之为“灾”,之令人厌,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人云亦云,上下变通,中央、省(市)、地方,甚至乡镇、村庄,改头换面,生搬硬套,追求规模、层次,偏偏不重效果。还不如“地道战”上的“土八路”,学《论持久战》,字斟句酌,楞让鬼子汉奸翘大拇哥:“各村都有自己的高招儿。”此其一也。
蜂涌而上,顾此失彼,次次都是“重要会议”,事事都是“一把手工程”。几乎天天是会,这方尚未“最后强调几点”,那方已在“提高思想认识”,正应了咱老百姓一句话:虱子多了不咬!个个重要,也就全是扯淡。此其二也。
决策者“忙”得无暇研究上级会议精神,无暇深入基层作结合文章,把最为关键的会前酝酿,一骨脑推给秘书班子,“造车”去吧,关门也好,闭门也罢,只要别误了我到会场上照本宣读就成。此其三也。
最要命的,凡会必讲“落实”,但落实极少到位,不是会过人空无人问,就是一哄而上一刀切,今天沿路开发,明日万亩蔬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了眼睛之“顺”,任你平房、楼房、高压线,统统死啦死啦的。此其四也。
要说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很幸运的,不就是开会嘛,象这样的会,开得再多咱也不怕。可怕的是,能召集会议的人,都讲愚公移山精神,非要让你按他讲的不伦不类的意见去办。到那时,恐怕你就是孙大圣,拔尽身上毫毛,连带头发、鼻毛甚至其他各种毛,变作无数小大圣,也莫可奈何也。
2008-1-3 18:56 于镂月裁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