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镂月裁云
镂月裁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204
  • 关注人气:88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哪敢和陈寿比

(2013-05-01 21:48:01)
标签:

杂谈

分类: 呆人呆话

想哪儿说哪儿---哪敢和陈寿比

   有一个句式,至今一些狗屁文章仍在用:为说今人高明,先列举古圣先哲所为,然后笔锋一转说:古人尚能如此,况今人乎?好象达尔文进化论至今适用,人类真的愈进化愈高明似的。每每于动员会、报告会、这讲那座的主讲人口中,听到这著名的句式,禁不住浑身起栗,那感觉,难受极矣。

   近日一件小事,很让我犯难。按说,要为过去几年的经历写点什么,最恰当的人选,怕就是我。然而,修史作志是有规矩的,且不说隔朝修史的古训,区区几年,何以为史?就说修史的基本素质,我也难当其责。
   其一,坚强的神经。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假设,不能推论,也来不得半点浪漫。一大堆材料扔给你,由你取舍,记所当记。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当时什么样子,你的笔下就该是什么样子,不能因己之好恶而变态走形。仅这一点,我就断然做不到。因为,如果短短数年的历程真能修史,那我本人也是这部史中的重要人物,很多的话,是我亲耳听来;很多的事,是我亲身所历,其中的曲曲折折,喜喜乐乐,悲悲凄凄,恍然就在昨日。很多的人和事,当时我就看不惯,现在仍是深恶痛绝,更难保没有义愤之言、过激之语。甚至可以这么说,修或不修这部史,都改变不了我的看法,一些人和事,可能让我回味终生,激励我义无返顾地往前走;还有一些人和事,兴许让我恶心一辈子,啥时想起,啥时作呕,没有回旋余地。这段历史,在我笔下,正人君子,煌煌事业,会因之而不朽,多少年过去,人们想起他(它),能感奋,能唏嘘,能顶礼膜拜;卑鄙小人,鸡鸣狗跳,会尽现世人面前,似过街老鼠,令人生厌。这部史书真要写出来,我的麻烦也就来了。小人就是小人,往嘴里抹蜜,都会咬你指头,怎会容你白纸黑字,说三道四?我自觉,神经还没坚强到能接受一切打击报复的程度,还不愿集中全力迎击那种人的强力反击甚至恶意中伤,我还想过几年安静日子。
   其二,精妙的文笔。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都万难和中国人比肩,如此重视历史,如此珍视过去,把前辈的事,记得有板有眼,花团锦簇。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陈寿的《三国志》,解缙的《永乐大典》,纪大烟袋(纪昀)的《四库全书》,等等,无一不是史学界甚至文学界的无上经典,那条理,那文笔,真是绝了。在中国修史,你真得估摸透自己,到底能扒几碗干饭,闷头瞎干,百分百会贻笑大方,授人以柄,落个不知天高地厚。读这些大师的史文,让你只有磕头拜服的份儿,摇头背诵的份儿,对每字每句的奥妙精彩,都能研究出一篇博士论文来。在这些大师的注视下,我自忖无能,一天加班干28小时,恐怕也写不出一两句够格的史文来。更何况,同5000年的文明史相比,这数年的历程也实在短了点儿。真要学大师们的文笔,要么不够写一句话的,要么仅够写一句话,实在没有写精写妙,供后人崇拜的余地。想来想去,这史还是不修的好,啥都不说,埋头干下去,真要干出个“硅谷”来,来给我等树碑立传的这记那者,高手大腕,说不定比苍蝇都多,别的不说,光陪吃陪喝,接待应酬,不把你弄晕了,算我没有历史的眼光和高度。
   其三,宠辱不惊,秉笔直书的品质。这一点,最重要,是史家必备的基本素质。说到史家的品质,我最佩服写《三国志》的陈寿。据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为蓝本,按小说家言演绎出来的,没有陈寿的《三国志》,或许就没有伟大的《三国演义》,中国的亿万读者,也就少了许多读书的乐趣。细读《三国志》,你会发现,陈寿写活了羽扇纶巾的诸葛亮,给世人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忧国忧民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的光辉形象。但陈寿何许人也?陈寿的亲爹,叫陈式,是诸葛亮北伐大军中的一员大将,因临阵失机,被诸葛亮毫不犹豫砍掉了项上人头。陈寿的胸怀之广就在于此,你砍俺爹的头,那是该砍,让俺写这段历史,俺该咋写还咋写,就当这事儿没有发生过。实事求是地讲,在这一点上,我尤其不敢和陈寿比,时下的人,能同陈寿比的,恐怕也没几个。真要让我写史,我还真怕把握不住,拿捏不准,一不小心,塑造出不干不净,两面三刀,阴损奸诈的人物,还真怕招来什么不心静的事儿,何苦呢?

 

                       2007-12-15 07:29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