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虚伪和涵养 兼与女同志谈“披着羊皮的狼”
(2013-03-05 22:06:02)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审视半天,觉得挺好玩。
索性跑一回题,先来说说这一题目如何“好玩”。
这一题目的“好玩”,在我看来,有三。其一,我不讲,你猜不准我要讲嘛。绝不会象现如今的电视剧,人物刚出场,话没说几句,才上三年纪的小孙子就看明白了:这是好人!弄得咱那导演都白痴似的;其二,我一讲,你更猜不准我要讲嘛。绝不会象现如今一些所谓领导,开篇“同志们,现在开会”,之后,第一必先讲认识;最后绝对讲领导。讲领导,又必是“---亲自抓,---靠上抓,---具体抓”,等等,讲得咱那领导活脱一傻蛋似的。其三,我这一兜圈子,一讲一不讲,你更猜不准我要讲嘛了。领导这话啥意思?说了象没说,没说象说了,怎么象猜迷啊。哈哈,好文章其实与说相声一样,也得会抖包袱,抓人心,古人文皱皱地说:这叫“文似看山不喜平”。
季羡林老人讲过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刘姓同事,暗中得知已被校方解聘,就主动向校长提出辞职。校长是一位高明的演员,听了刘的话以后,立即“大为惊诧”,表示“诚恳挽留”,又亲率教务主任等到刘的房间去挽留。季老讲:“我是个新手,如果我不了解内幕,我必信以为真。但刘深知其中奥妙,当然不为所动。我真担心,如果当时刘竟答应留下,那宋校长下一步棋会怎么下?”。季老最后说:“我从这一幕闹剧中学到了很多处世为人的道理”。
我从季老的故事中抽出三个话题。其一,什么叫“涵养”?被辞的刘老师在尴尬中的“请辞”,尽管无奈,却是一种涵养。如果现如今的人们有此涵养,精简人员绝不会比登天都难;其二,什么叫“虚伪”?宋校长所为,绝对是典型的“虚伪”。可这样不好吗?其三,“虚伪”就那么可恨?如果人人都绝不虚伪,都纯洁得玻璃人似的,这世界还有意思?
在我国的道德观念中,“虚伪”,无疑是被深恶痛绝的。虚伪的人,人们不愿接触;虚伪的事,人们嗤之以鼻。教育孩子,必曰:要诚实,要有涵养,要堂堂正正!可我仔细研究一番之后发现,“虚伪”其实是有**内核的。它的**内核是,即便是不好的人不好的事,迫于外部或社会或观念的压力,都披了外衣,示人以好人好事。问题就在这里,能让这不好的人或事老是披着外衣,老是没有“凶相毕露”的机会,这社会也和谐得多。所以,“虚伪”,也是可以利用的。
我有时觉得,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虚伪”与“涵养”,其实是一回事,区别怕只是个度的问题。心眼动得离了谱,象宋姓校长,是“虚伪”;在尴尬与无奈中巧妙地保持自己的尊严,不失态,不冲动,如刘姓教员,那应该就是一种“涵养”。二者都是“演戏”,都是言不由衷。再往宽处想,我倒觉得,这世界上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演戏,真正诚实起来,什么都直来直去,这世界也就太没琢磨头了!
突然想到“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这狼,在披着羊皮的时候,是无法凶相毕露的,它很乖,和一大群羊一起,在草地里撒欢,装得象不吃肉似的。我就想,如果这匹狼一辈子都披着羊皮,岂不也怪可爱的?再推理到人,我觉得,结过婚的男人,大都是披着羊皮的狼,在社会上,是披了皮的乖乖羊;回到家,一般都会把那皮挂大衣架上,在外的不适和委屈,到家得撒一撒。尽量想办法让这皮老披在他身上,实在是女同志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啊。
我以为,人们的“虚伪”,其实就是“狼披了羊皮”,并且或多或少人人都有披的时候,尤其在金钱至上的社会,没办法避免。不妨换个角度看“虚伪”:与其撕掉他的伪装,何如让他老这么伪装着,尽量伪装着?就象那狼,只要它永远披着那皮,就把它当羊对待又有何妨?这种认识,女同志最该到位。在他人面前,在娘家人面前,你诉苦,你哭泣,你泄愤,你把一切都说出来,都揭出来,一点脸面都不给他留,其实,这样做你很不聪明,你这是死命往下扯他身上那皮,你在往“绝路”上推他啊。你得明白,一旦羊皮扯掉,暴露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匹恼羞成怒的“狼”,那可比披着那皮的“羊”,要可怕多了啊。
2008-1-1
13:47 于镂月裁云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