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不要“恐慌”!

(2013-01-12 00:15:56)
标签:

杂谈

分类: 苦乐收藏
想哪儿说哪儿---不要“恐慌”!

   “恐慌”,严格意义上讲,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经历过三次。
其一,地震。邢台在先,唐山在后。我这年纪,只记得唐山一次。其二,唐山大地震前后几年,毛周朱以及蒋先生,几十年的对手,天上星宿般,说走前后脚都走了。我清楚地记得,毛过世时,奶奶踮着“三寸金莲”,在屋子里来回走了好几圈,极为惊恐地说:“这可咋办,以后日子可咋过啊?”!其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抢购风”。如果当时你还没成家,那你没必要因“抢购”而“恐慌”,但我恰恰那年娶媳妇,也就不得不“恐慌”一把,用可怜的几十元钱,抢在别人前头,多买了几把扫帚,也算没有白“恐慌”一回。
   今年的“恐慌”,突出表现在下半年的书画圈。这“恐慌”,先是书画市场的极端冷清,网络上几大超市,几乎没了在拍作品,买卖双方都“捂”着,瞪着惊恐的眼睛看,象要地震似的。冷清几个月后,突然又极端“火爆”起来,超市拍卖区简直人满为患了!只是卖的人多,买的人少,是“抛售”的迹象,可怜了那些东西啊!
   要说这“恐慌”,原也十分正常,因为无论艺术的创造者还是兜售者,都得吃饭穿衣养老小。让我看不起的是,某些书家画家,原本闲情逸志的涂涂抹抹,被他们一比划,就价值连城了!可市场需要他“坚挺”时,他又最软蛋,最不拿自己当盘菜,给钱就写就画,对自己对买家毫无责任心可言!再就是原本信誓旦旦,大有指点江山之慨的某些藏家,在下半年每况愈下的市场面前,却失了方寸,乱了阵脚,大批名家精品,他顾不得了,管他怎样,抛了吧,一点维护市场秩序的操守都没有!
   其实,我这也是发的无名之火,东西是人家写的画的买的,人家愿意怎么处理与你何干?想想也是,人家把自己的东西当金子,或者把自己的东西当狗屎,与你何干!
   下半年以来,我对中国书画市场的解读,就是两个字:“恐慌”。我以为,艺术品市场的“恐慌”,有以下三点值得推敲。

   其一,艺术品成为商品,“文革”之后才不到三十年,就盛极而衰了?
   其二,曾被藏家推崇备至的当代名家,真的会因股市和基金的走红而一落千丈?
   其三,全部出自“手工”,几乎无法复制的金石书画,真的会步邮市之后尘,从此一蹶不振?
   如何应对艺术品市场的低迷?我的措施:认准一流艺术家的精品佳构,管他东西南北风,抓紧吃进不放松。熊市不进货,那是傻瓜!

                         2007-12-9 11:29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