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送礼是门大学问
(2012-12-25 16:35:30)

1984年,我考上大学。第一个假期,是寒假,要回家过年了,同学们都备点当地特产,回去要送送老师同学,见面好说话。我的心思,却不在老师同学身上,我苦心琢磨的礼物,是要送给爷爷奶奶的。那时的中国,物质还比较匮乏,可买可卖的东西实在少得可怜。我买的礼物,是袋装方便面。我觉得,方便面方便,又新鲜,味道也不错,爷爷奶奶没吃过,没见过,送给他们准高兴。直到今天,每到年节,要备礼送礼了,那十几袋方便面,还会在我眼前晃。这是我第一次买礼送礼。
1987年,也是寒假,到济南送女朋友回龙口。没出车站,直接到水果摊,挑了半天,选中两只排球大小的“橘子”,稀罕得不得了。没舍得尝一口,直接背奶奶家,奶奶果然高兴,放了一个月才舍得吃。后来知道,那不是橘子,是柚子,味道比橘子淡,那“橘子”,放了一个月以上,滋味尤其寡淡。去年去台湾,沿途吃水果,什么莲雾,释迦,还有槟榔,一路吃得开心,就又想到送给奶奶的那两只大“橘子”,可惜奶奶不在了,要不给她带回家尝尝,一准高兴得合不拢嘴。
1988年,要毕业了。毕业分配去哪里?大家都在考虑,都在想法。同班侯成阳,个子最大,心眼也最多。有一天中午,宿舍来了客人,拿了两个纸箱,有急事急着走,托我们把纸箱交给侯成阳。客人一走,我等好奇心大增,一致同意“看看纸箱里是啥”。纸箱打开,原来是烟台苹果小国光!到这时,大家没再商量,一起下手坚壁清野,一箱子分光,另一箱子留了不到一半---总得给人家留几个吧!后来知道,来人是侯成阳的哥哥,两箱苹果,是人家准备送老师谋分配的。你看这事闹的。
春节期间,纪检委明令禁止的迎来送往之外,必要的应酬,还是得做。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很重要的内容。准备礼物,是节日的大难题。送什么,送多少,何时送,说什么,遇到推辞咋办,死活不收如何,这都是问题。正因为是问题,才看出人和人的不同。人们生活在同一世界,一样的赤条条而来,最终却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原因就在关键时刻的表现譬如备礼和送礼上。仔细研究人生,归结到一点,成功与否,礼的学问很大。礼,似乎可以说就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2012-2-3 11:28 于镂月裁云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