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哪儿说哪儿---看图说话

(2012-12-16 18:22:25)
标签:

杂谈

分类: 看图说话

想哪儿说哪儿---看图说话

   上初中的时候,妈妈教我语文,我的写作能力不错,应该得益于这段经历。
   每当朋友夸我文笔,我都会想到我的一个爱好,这爱好很特殊,一般人没有,也不可能有。妈妈教我语文,我就有机会提前看教案,提前熟悉课文,尤其提前准备课堂提问。几十年后回想,这一系列“提前”,其实就是“预习”,可见预习多么重要!这提前读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教参》。《教参》是老师备课用的参考书,一般孩子咋会看得到?“近水楼台”之利,让我养成了“读”的习惯,不管见到什么,立即进入“读”的程序。
   收藏,是个很大的题目。“百忙之中”的我,偶有余暇,斜眼一瞅,就了解到千奇百怪说不完的收藏门类,譬如古旧字画,红木家具,古玩珍宝,金石玉器,旧版书籍,等等,海了去了。曾经发誓读一批书,把收藏种种了解透彻,但涉及面太广了,没法做到。于是收缩战线,专攻书画印章。后来开始买点卖点,经历一多,发现我读《教参》练就的本领还真好使,既可助买,还能佐卖,真是天助我也!
   我觉得,收藏的基本功,就是“读图”。大拍之前的“预展”,包括为大拍而编纂的《图录》,本质就是一个“读图”,让买家做到心中有数,好见机举牌。现在网络市场兴起,很多艺术品买卖是在网上,交易前所有活动都远离实物,这就更加突出了“读图”的重要,“读图”成了交易活动最根本的环节。
   浏览网上书画,我对能读出点“意思”的东西特别关注。要买了,我会反复解读作品画面,反复琢磨作者心态,远看,近观,整体,局部,折腾数十个来回,直到真读懂了,真痴迷了,才会掏钱买单。要卖了,或者要藏了,我会写篇短文,说说自己的解读,谈谈作品的佳处,对朋友算是“导购”,对自己算是“纪念”。不觉间,这种《看图说话》,竟有了几十篇。
   朋友读我的《看图说话》,说这是“忽悠”,既忽悠买家,也忽悠卖家;既忽悠朋友,也忽悠自己,可贵的是自然天真,绝少雕琢,没有炒作的昏天黑地和飞沙走石。我非常喜欢朋友的评价,尽管“忽悠”不算什么好词。
   假如哪天结集出版这批短文,以上的话,权作自序。

 
                                 2012-4-8 21:33 于镂月裁云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