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想哪儿说哪儿---几生修到梅花
(2012-12-16 14:32:05)

整理旧作,面对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我想到一个佳句:“几生修到梅花”。
郑板桥有对:“前身应是明月,几生修到梅花”。有朋友以为,板桥对联出自宋诗:“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实在评价,宋人句“几生修得到梅花”,比郑板桥“几生修到梅花”,似更耐人寻味。我的记忆,“几生修到梅花”,早在读中学时就开始感动我了,所以尽管越琢磨越觉得宋人高明,但还是喜欢板桥改后的诗句。
“几生修到梅花”感动我的,三点。第一,梅花作为“修”的目标,超乎常人思维;第二,为达梅花目标,甘愿“几生”苦修;第三,尽管几生“苦修”,能否如愿尚难预料。这种明知难为而为之的坚韧,让我动容。
我喜欢书画,从上小学就如此。可惜没有修到一位名师,哪怕对路的“点拨”有半月二十天,以我的悟性和坚韧,能修到的高度,我自己都不敢使劲想!遗憾的同时,我又非常幸运。毕竟我还是走上了亲近书画的路,而且先后结识了一大批著名艺术家,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成了我的朋友。
我喜欢“几生修到梅花”,有两点感触。情窦开得早,人却没长开,喜欢的女孩,都不怎么待见,所以心里不忿;到机关工作后,进步不算慢,却不比党的要求,也难孚平生所愿,看年龄渐长,岁月蹉跎,今生怕难有作为了!
不期有一天得识于明诠,且成同事,打小喜欢的书画,就又进入视野。在与明诠的交往中,我开始接触“流行书风”那拨儿精英,先是听他讲,再是看图片,越来越迷!记得明诠迷王镛,临得昏天黑地,怕别人不解,还写了一句话:“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必非高书”,看得让我一愣一愣的。吴振立一卷《沧浪亭记》,他复印了给我,给我讲线的质量,讲怎样才是好字!
在明诠引荐下,我结识了华人德吴振立丛文俊刘正成刘彦湖朱新建朱培尔尹海龙,直到今天,他们都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此后,我的收藏火力大开,孙晓云孙伯翔曹宝麟徐本一黄惇赵雁君王朝瑞朱关田鲍贤伦何国门陈震生徐正廉陈大中等等,几十位书画名家一一进入我的射程,且弹无虚发。回顾近二十年的收藏历程,我感到很满足,也很幸福。
2005年登陆中国书法超市,我开始写点“豆腐块”文字,题目总称“想哪儿说哪儿”,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写与这批艺术家交往的。最近想整理一下,分板块归拢,有可能就结集出版,算是对自己收藏经历的小结。这批文章大都很短小,行文也自由,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体,却也充满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要提炼一个版块名称时,我一下想到了“几生修到梅花”。按四字体例,就叫《修到梅花》吧。我觉得,有幸结识他们,接近他们,收藏他们,是我修来的,他们就是我的“梅花”,就是我的“福”!
2012-4-11
23:17 于镂月裁云轩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